昏昏健忘废专精,默坐空斋忽自惊。
少作回看如两手,旧书重读似前生。
却疑安世知三箧,不晓睢阳记一城。
莫怪诗成呼烛写,晓窗追忆欠分明。
昏昏健忘废专精,默坐空斋忽自惊。
少作回看如两手,旧书重读似前生。
却疑安世知三箧,不晓睢阳记一城。
莫怪诗成呼烛写,晓窗追忆欠分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年迈健忘的感慨,通过“昏昏健忘废专精”开篇,便点明了主题。接着,“默坐空斋忽自惊”展示了一种突然之间意识到自身变化的惊讶之情。
“少作回看如两手”这一句,则是诗人在感叹自己的创作力气不再,回望过去作品好似观察自己双手的状态。紧接着,“旧书重读似前生”表达了即便是再次阅读旧日所藏之书,也感觉像是回到了往昔另一个生命。
“却疑安世知三箧,不晓睢阳记一城”这两句,诗人通过对古代名臣的记忆力与自己现状的对比,更深了自己的无奈。其中,“安世知三箧”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安世,他能熟记朝廷重要文件“三箧”的内容;而“睢阳记一城”则是南北朝时期刘昶之事,意在表现其能够将整个城市的地形记得清清楚楚。
最后,“莫怪诗成呼烛写,晓窗追忆欠分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即便是在夜以继日地创作,也难免回忆模糊不清的无奈。这里的“呼烛”形象生动,展示了一种迫切与辛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深刻展现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记忆衰退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创作自我的渴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