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有红蚕,缫丝茧如瓮。
采彼云霓光,言织麟与凤。
瑶姬守明河,绿梭不能控。
高飂乱丝结,若华泪交送。
虙妃为抚膺,湘君亦凄恸。
燃火索琼茅,从君卜天梦。
扶桑有红蚕,缫丝茧如瓮。
采彼云霓光,言织麟与凤。
瑶姬守明河,绿梭不能控。
高飂乱丝结,若华泪交送。
虙妃为抚膺,湘君亦凄恸。
燃火索琼茅,从君卜天梦。
这首明代诗人恽格的《古意(其三)》描绘了一幅神话般的场景。诗中以扶桑树上的红蚕为引子,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蚕丝的巨大,如瓮般硕大无比。接着,诗人将蚕丝比作云霓之光,暗示其珍贵和华丽,言说这些丝线将被编织成象征吉祥的麒麟和凤凰图案。
接下来,诗人引入了瑶姬和湘君两位神话人物,她们分别是织女和湘水女神,负责掌管明亮的银河和湘水。然而,面对如此繁复的丝线,即使是瑶姬也无法驾驭绿色的梭子,高飞的风把丝线搅乱,如同泪水交织,表达了织造过程中的困难和情感纠葛。
最后,诗中的虙妃(伏羲氏的妃子)和湘君都为之动容,燃起火光寻找琼茅,希望能通过占卜来预知未来的命运或梦想。整首诗富有神秘色彩,寓言性较强,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
竹林先生陈夫子,白发鬖鬖垂两耳。
著书眼似秋月明,为文思入青冥里。
近来学得神仙术,欲向山中餐石髓。
世间自有仙人居,何必蓬莱三万里。
先生一去竟莫回,我尝劝之留不止。
如何擘破山中云,却被茅君强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