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先生陈夫子,白发鬖鬖垂两耳。
著书眼似秋月明,为文思入青冥里。
近来学得神仙术,欲向山中餐石髓。
世间自有仙人居,何必蓬莱三万里。
先生一去竟莫回,我尝劝之留不止。
如何擘破山中云,却被茅君强招起。
竹林先生陈夫子,白发鬖鬖垂两耳。
著书眼似秋月明,为文思入青冥里。
近来学得神仙术,欲向山中餐石髓。
世间自有仙人居,何必蓬莱三万里。
先生一去竟莫回,我尝劝之留不止。
如何擘破山中云,却被茅君强招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陈夫子的学者,他以竹林先生自居,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对学问有着无尽的热情。他的眼睛明亮如秋月,思考问题时仿佛能深入青冥之境,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深度。近来,他似乎领悟了长生不老的秘诀,打算前往山中品尝石髓,追求仙人的生活。
然而,陈夫子并非真的要远离尘世,而是被传说中的茅君所吸引,后者以强大的力量将他从山中召唤出来。这背后或许蕴含着某种机缘或考验,使得陈夫子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与外界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陈夫子对知识的渴望、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外界的微妙互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程中的偶然与必然,富有哲理意味。
放眼东南,苍茫万感,奔赴栏底。
斗大孤城,当年曾此,笳鼓屯千骑。
劫灰飞尽,怒潮如雪,犹卷三军痛泪。
满江头、陈云团黑,蛟龙敢啮残垒。
登临狂客,高歌散发,唤得英魂都起。
天意倘教,欲平此虏,肯令将军死。
只今回首,笙歌依旧,一片残山剩水。
伤心处、青天无语,夕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