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人日到长干,取次看灯不忍看。
十四楼边新月夜,银筝小袖歇春寒。
年年人日到长干,取次看灯不忍看。
十四楼边新月夜,银筝小袖歇春寒。
这首《春灯歌》描绘了明代诗人戴重在元宵节时,于长干一带观赏灯火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
“年年人日到长干”,开篇点出地点与时间,长干是古代江南的一个繁华之地,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人的生日,因此人们会在此日前往长干,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取次看灯不忍看”,描述了诗人虽然随性地观看灯火,但内心却难以平静,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共鸣。这句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灯火的复杂情感,既有欣赏的喜悦,又可能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十四楼边新月夜”,进一步将场景聚焦至十四楼旁的夜晚,新月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也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感。十四楼可能是诗人所处的高处,从这里眺望,灯火与新月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银筝小袖歇春寒”,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身边的场景:银筝,即古筝,一种传统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悦耳;小袖,形容女子穿着轻薄的衣袖,暗示了春寒料峭的季节特点。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细节,也通过乐器的声音和女子的衣着,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节期间长干地区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相见十年后,狂客尽芦中。
屈指使君与仆,时数论英雄。
我道穷如元叔,君道愁如洗马,慷慨两心同。
莫唱公无渡,挂席正西风。裁金缕,翻象拍,酒初浓。
红衫窄袖起舞,低唱效伶工。
昨日吴头楚尾,明日伯劳飞燕,今日莫匆匆。
我去君犹在,独步任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