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公昔建阿兰若,唐刻今存窣堵坡。
井邑人非双鹤去,江乡日落一舟过。
夜坛暖足无玄兔,晓室听经有白鹅。
问讯东林蜜殊老,中边之味近如何。
齐公昔建阿兰若,唐刻今存窣堵坡。
井邑人非双鹤去,江乡日落一舟过。
夜坛暖足无玄兔,晓室听经有白鹅。
问讯东林蜜殊老,中边之味近如何。
这首明代诗人袁华的《过南翔寺简胜仲殊》描绘了诗人游历南翔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齐公昔建阿兰若”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渊源,可能指的是齐公(齐己)曾在此地建造的禅修场所。次句“唐刻今存窣堵坡”则强调了寺内古迹的保存,如唐代的石刻依然可见。
接下来,“井邑人非双鹤去,江乡日落一舟过”通过描绘日常景象,表达了寺中的宁静与孤独,只有江上孤舟和过往行人,增添了寂寥之意。夜晚,“夜坛暖足无玄兔”,暗指月光下僧人打坐的场景,而“晓室听经有白鹅”则以白鹅报晓的意象,衬托出清晨诵经的宁静气氛。
最后两句“问讯东林蜜殊老,中边之味近如何”,诗人向寺中的住持胜仲殊问候,并询问佛法修行的深浅,表达了对佛法修行境界的探询以及对禅宗风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翔寺的风貌,融入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法的思考。
疏枝倚竹更临池,一饷清寒瘦雪肌。
恰似玉儿初识面,朱唇苏颊总相宜。
伟邛崃之美竹,初发迹于䍧牱。
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
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
郭子遗我,扶余涧阿。
坐则倚胡床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
吾衰也久矣,视尔畏友。
予琢予磨,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则涪皤不负筇竹。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惟筇竹之负涪皤。
田窦堂上酒,未醉已变态。
何如东陵瓜,子母相钩带。
富贵席未煖,珠玉作灾怪。
茅茨虽长贫,终有懿亲在。
丈人困州县,短发馀会撮。
居然枳棘栖,坐阅岁月代。
青云已迷津,浊酒未割爱。
簿领能无休,饤饾唤鱼菜。
羁旅苦地偏,江湖见天大。
万里一帆樯,长风可倚赖。
因行访幽禅,头陀烟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