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邛崃之美竹,初发迹于䍧牱。
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
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
郭子遗我,扶余涧阿。
坐则倚胡床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
吾衰也久矣,视尔畏友。
予琢予磨,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则涪皤不负筇竹。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惟筇竹之负涪皤。
伟邛崃之美竹,初发迹于䍧牱。
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
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
郭子遗我,扶余涧阿。
坐则倚胡床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
吾衰也久矣,视尔畏友。
予琢予磨,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则涪皤不负筇竹。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惟筇竹之负涪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筇竹颂》,他以独特的笔触赞美了邛崃之地的竹子——筇竹。诗人首先描述了筇竹生长环境的平和宁静,山不险峻,水无波澜,象征着竹子品性的坚韧与稳定。接着,他将竹子比喻为“金声玉节”,四季常青,暗示其经得起时间考验,如同君子的品格。
诗人得到此竹,将其置于郭子所赠的扶余涧边,无论是静坐时倚靠的胡床棐几,还是出行时伴随的青笠绿蓑,都体现了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陪伴意义。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视竹为畏友,表示竹子给予他精神上的砥砺和安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竹子深深的敬意,即使自己老迈,竹子仍能支撑他,象征着竹子的坚韧与忠诚。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竹言志,展现了黄庭坚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