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荅崔法曹赋四雪》
《荅崔法曹赋四雪》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楚僧蹑雪来招隐,先访高人积雪中。

已别剡溪逢雪去,雪山修道与师同。

(0)
翻译
一位楚地的僧人踏着雪来找寻隐士,首先探访在积雪中的高人。
他已经告别剡溪,这次又遇到下雪,他选择雪山修行,与导师的道路相同。
注释
楚僧:楚地的僧人,可能指来自楚国或南方地区的僧侣。
蹑雪:踏雪,形容在雪地上行走。
招隐:寻找隐士,邀请隐居的人出山。
积雪中:指积雪覆盖的地方,可能暗示环境清幽。
剡溪:古代地名,在今浙江嵊州,以风景优美著称。
雪山修道:在雪山中修行,可能指佛教或其他宗教的隐居生活。
师同:与导师有同样的道路或理念,表示追随和认同。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雪景和隐逸生活的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诗人通过对雪中高士的寻访,展现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楚僧蹑雪来招隐”一句,以楚僧的形象引出全诗的主题,既有对远古仙人的神秘想象,也映射出诗人自身的隐逸情怀。这里的“招隐”,不仅是对外界的邀请,更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召唤。

“先访高人积雪中”则具体化了这种向往,诗人希望在大自然的包围中寻找到那些精神上的导师或知己。这里的“积雪”,既指自然之景,也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

接下来的“已别剡溪逢雪去”表现了诗人的行动,离开了一处溪流,继续前行于雪中。这一句不仅是空间上的移动,更是在精神上的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超越。

最后,“雪山修道与师同”则是对这种探索最终达到的境界——与自然、与师傅共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平静和满足。这里的“修道”,不仅指修行之道,也包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修正和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智慧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篇具有深远意境和高洁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偈一首

小庵小舍小丛林,土地何须八九人。

若解轮番来打供,免教碎作一堆尘。

(0)

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三

北禅夜分岁,特地巧安排。

维那出只手,线去又丝来。

田郎催拍板,鲍老舞三台。

若教行正令,活作一坑埋。

(0)

偈颂七首·其四

今年是闰年,剩著三十日。

返究所剩底,添些浮逼逼。

世间没量人,一切但省力。

净众此密语,说了却不密。

(0)

禅人请赞·其七

水黑染成,恰似真个。据坐胡床,胡挥乱做。

三十年后,此话大行。籍没乃翁,胶黏滞货。

(0)

禅人请赞·其二

天无私盖,地无私载。如何形容,生此奇怪。

为僧不禀僧仪,学佛力破佛戒。

鼓舌摇唇,丛林殃害。

若无伽梨裹浑身,便是当年屈突盖。

(0)

偈颂六十五首·其五十五

今朝三月十五,天色半晴半雨。

十分春色在枝头,满眼觑见没可睹。

报诸人,莫莽卤,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