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五夜见月》
《十五夜见月》全文
明 / 陈克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病里频惊节序催,碧天华月为谁来。

亦知憔悴孤秋色,犹自清光傍夏台。

捣素空闺双杵断,惊弦何处一鸿哀。

桂宫恐有浮云近,寒倚吴干望几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所见中秋月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病里频惊节序催”,点明诗人正处于病痛之中,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格外敏感,节令的更替似乎在提醒他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碧天华月为谁来”一句,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出现时却无人欣赏的感慨,月亮虽美,却无人共赏,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亦知憔悴孤秋色,犹自清光傍夏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虽然身处病痛,憔悴不堪,但依然能感受到月光的清冷与明亮,它仿佛在孤独的秋季中给予了一丝慰藉,同时也映照着夏日的余晖,形成一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

“捣素空闺双杵断,惊弦何处一鸿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捣衣声比作“双杵断”,形象地描绘了空闺中的寂寥与凄凉;而“惊弦”则象征着意外或不测,通过“一鸿哀”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悲凉与无助。

最后两句“桂宫恐有浮云近,寒倚吴干望几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与期待。桂宫,即月亮,此处暗喻美好的理想或未来;“浮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命运或外界的干扰。诗人担心美好的事物可能被外界的干扰所遮蔽,因此在寒冷的夜晚,他多次仰望天空,希望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与人生困境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与期盼。

作者介绍

陈克侯
朝代:明

陈克侯,字士鹄。顺德人。明世宗嘉清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落第后究心古学,尝与黎民表、欧大任等结诗文社。越十年,署闽县教谕,以师道自任。擢令永福,牧腾越。迁大理郡丞,仍管州事。所至著绩。著有《南墅集》。清罗学鹏《广东文献》四集卷一四、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清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等有传。
猜你喜欢

人以酒为甘,我以酒为苦。

平时爱静重,醉后轻言语。

容仪渐不庄,咳唾且频吐。

目花散万蚁,细字卒难睹。

事重忙亦辍,面赭羞自俯。

大禹疏仪狄,阮籍侪恶侣。

圣狂天壤殊,可以警千古。

(0)

唯天在上亭

一境悬太虚,云木皆脱洒。

去地隔几尘,结亭称吾雅。

扶桑浴朝暾,每在几席下。

仰视独苍穹,更无最高者。

笑抚乔岳顶,渤澥一杯斝。

飞猱不可越,无怪来者寡。

自非毛骨爽,胡能此陶写。我欲?明河,清露湿九野。

沈寥与之朋,白榆手可把。

果能遂此怀,石榻问君假。

(0)

黄州团湖董氏镜心楼

团湖四面开明镜,中有高楼接泰清。

绛气往来蟾影入,碧光浮动日华生。

云间灭凤孤飞下,空里游鱼作队行。

安得翠軿呼弄玉,金银台上卧吹笙。

(0)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其七

五载辞家未卜归,归来如客鬓成丝。

亲知过眼还成梦,事势伤心不可思。

且喜松楸仍旧日,莫嗟闾井异前时。

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0)

又用韵荅严上人

中夜登楼望紫微,北辰不动众星依。

由来赤日行黄道,多事玄云变白衣。

雪下蓬莱三岛隔,涛翻沧海万鱼飞。

圣君宵旰惟恭巳,早晚阳和斡化机。

(0)

普济寺用恭行巳上人韵

偶从灵峰来,遂作双峰游。

双峰何峨峨,俯映耶溪流。

炎天正埃郁,欲往安所投。

喜见农事成,粳稻满中丘。

步入古寺门,信美无与俦。

渌池对径路,水木自深幽。

飞萝昌松柏,上有猿与候。

登楼散烦热,坐挹山绸缪。

更爱山下泉,泠泠泄阴沟。

青苔閟脩竹,竟日凉风留。

披轩眺西崖,焕若丹霞浮。

神剑去安之,起望空斗牛。

沉思终永夜,月白银潢秋。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