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流水别,凄响自堪惊。
月散东西影,风传远近声。
傍侵疏勒道,斜入隗嚣营。
呜咽归肠断,何时到渭城。
陇头流水别,凄响自堪惊。
月散东西影,风传远近声。
傍侵疏勒道,斜入隗嚣营。
呜咽归肠断,何时到渭城。
这首《陇头吟》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对陇山之水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壮阔的景象。
首句“陇头流水别,凄响自堪惊”,以陇山之水的离别之声开篇,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流水的离别之声,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离别之情的隐喻,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接着,“月散东西影,风传远近声”两句,通过月光与风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寂静。月光洒落,映照出东西两个身影,而风则将声音传播至远方,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既神秘又辽阔。
“傍侵疏勒道,斜入隗嚣营”两句,将视角转向边疆,描绘了战争的背景。疏勒道和隗嚣营代表了边疆的军事要地,侧面反映了战争的紧张与残酷。
最后,“呜咽归肠断,何时到渭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念。归肠呜咽,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何时到渭城,则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忧虑。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佳作。
群山环一湖,湖水绿溶漾,微风掠窗过,亦解生细浪,余流浸翠麓,倒影写青嶂,自然出天工,岂复烦巧匠。
病夫屏杯酌,不遣运酒舫;时时挹清泚,笔墨助豪宕。
帖成龙蛇走,诗出雷雨壮。
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