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到荆州春物正佳枢使王公招宴欢甚已而幕府诸公携饯荆江亭并成四诗·其二》
《到荆州春物正佳枢使王公招宴欢甚已而幕府诸公携饯荆江亭并成四诗·其二》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华亭冠层城,满城桃与李。

微风散晴烟,七泽多春水。

龙山集遐眄,章台见遗址。

感物思无穷,对酒差可喜。

(0)
注释
华亭:地名,古代地名。
冠层城:高耸的城墙。
桃与李:泛指春天的花朵,象征繁华。
微风:轻轻的风。
晴烟:晴朗天空中的轻烟。
七泽:古代对湖泊的泛称。
龙山:地名,可能指某座有龙山之称的山。
遐眄:远望,眺望。
章台: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有遗址的地方。
遗址:古代遗迹或废墟。
感物:因景生情。
差可喜:稍微感到欣喜。
翻译
华亭城高耸入云,满城遍植桃李。
微风吹过,晴空中的轻烟四散,四周湖泊充满春水。
在龙山之上远眺,章台遗迹映入眼帘。
感叹万物生长,面对美酒,心情稍有宽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开篇“华亭冠层城,满城桃与李”两句,设定了一个繁华而又充满生机的城市景象,桃红柳绿之间,层叠的建筑如同华丽的冠冕。

接着,“微风散晴烟,七泽多春水”两句,通过对细微风吹拂和清新云烟的描绘,以及江河湖泊在春天的活跃,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七泽”,可能指的是江南一带众多的河流与水域。

第三句“龙山集遐眄”引出了历史的沧桑感,通过对古迹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沉思。而“章台见遗址”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一座座古老的建筑物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句“感物思无穷,对酒差可喜”,诗人在大自然和历史文化双重感染下,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而对酒的态度,则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满足。这里的“差可喜”并非是说酒带来的快乐有限,而是在表达一种在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结合对历史遗迹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超越世俗寻找内心平静的态度。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展先涧谷府君墓·其二

玄草乌芜后,青山自一丘。

善和书遂逸,靖节诔空留。

生死同秦腊,悲欢在国谋。

黄钟閟大雅,吾道几沈浮。

(0)

彭蠡见雁

秋过衡阳浦,春还彭蠡居。

迢迢关塞远,此去意何如。

水阔飞难尽,沙平影易疏。

归来倘未晚,为报故人书。

(0)

寄同年祝岣嵝·其一

孤厓悬古木,秋月静萧森。

独坐忽忘去,洲前江水深。

青青山自远,胍胍岁将阴。

已识鯈鱼性,投竿非我心。

(0)

西楼閒立

隔岸夕帆绕浦,高陂春草闻牛。

林外断烟一缕,幽人正倚西楼。

(0)

送故友程水部之子下第往毗陵谒唐太史乞志二首·其一

落落鸡群见尔时,河山犹邈故人思。

叔敖死后空囊在,廉吏年来讵可为。

(0)

释弘伎自关中游蜀山

太华峰前西别秦,锦江持钵度馀春。

经冬不散峨嵋雪,一夕轻消面壁人。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