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门,旭日皎皎。秋阳在高天,不复照芳草。
人生无根蒂,安得免衰老。红颜不回,壮心未已。
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
安能随腐英,无言而灭死。
欲历五岳舒烦纡,平明秣马妻子牵裾。
胡为远行游,饥渴谁与知。不如与君闭户同栖迟。
太公居渭滨,皓首无迁移。
巢由相牧犊,终身颍与箕。
圣贤贵适意,黄屋何足希。
愿子留故乡,何庸远行为。
出东门,旭日皎皎。秋阳在高天,不复照芳草。
人生无根蒂,安得免衰老。红颜不回,壮心未已。
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
安能随腐英,无言而灭死。
欲历五岳舒烦纡,平明秣马妻子牵裾。
胡为远行游,饥渴谁与知。不如与君闭户同栖迟。
太公居渭滨,皓首无迁移。
巢由相牧犊,终身颍与箕。
圣贤贵适意,黄屋何足希。
愿子留故乡,何庸远行为。
这首明代诗人黄省曾的《东门行一首》描绘了早晨出门时的景象,以日出和秋阳象征时光流转,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感慨人生如草,难以抗拒衰老,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遗憾和壮志未酬的无奈。他以“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比喻实现理想困难重重,进而反思是否应随波逐流直至死亡。
诗人进一步提出,与其在外漂泊,忍受饥渴,不如与亲人共度宁静生活。他引用太公姜尚、巢父许由等隐士的例子,强调圣贤之人在乎的是内心的满足,而非世俗的荣华。最后,他劝诫友人留在故乡,不必追求远方的名利,体现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清明过了,甚剪花絮柳,尚殢轻寒。
困舞瘦腰,银筝慵理雁尘閒。衣篝欲试游情懒。
袖华愁裛弓弯。怨春无语,弦凄素轸,泪湿红兰。
苦说芳期太晚。认金钗后约,玉箸前痕。
病酒未忺,销愁无计又黄昏。春心不似归心远。
断魂应怯闻鹃。故山猿鸟,惊回画烛梦阑。
银河清浅。纵隔水相望,支机非远。
画里真真,只许焚香偷展。
妆台此时乍到,镜奁开、粉痕匀染。
谁信飞霜时节,有玉温花暖。念楼居、应共双成伴。
甚一曲琴心,无限幽怨。试听离鸾,操动梁尘凄黯。
游仙漫夸梦好,恨长宵、漏声偏短。
何事相亲半霎,尽教人肠断。
两两三三,共撑起、半江风色。
飞欋处、日斜樯橹,浪翻丹碧。
浊世浮沉高士志,乱流明灭诗人笔。
看宾鸿、飞影过前川,霞笺赤。芦苇畔,鲜鳞湿。
杨柳外,炊烟直。趁馀晖沽酒,醉吹横笛。
芳树斜衔新月细,远峰横受飞鸟疾。
倏然间、江影荡明星,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