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二》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二》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古风

腊月二十五,拄杖二十五。

灯笼二十五,拂子二十五。

普请栽菜上堂,焦别无见解,且学古人栽菜。

若还总不生根,也是诸人有彩。

无端跂死禅和,只要硬守疆界。

忽然筑著磕著,便见草贼大败。

大凡履践此事,须要自由自在。

从教土面灰头,不怕风吹日晒。

老来意在钁头漫,家风自有通人爱。

(0)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场景与哲理。诗中运用了数字“二十五”作为象征,可能寓意着修行过程中的种种考验与挑战,同时也暗示着修行者需要面对的内心世界复杂性。

“腊月二十五,拄杖二十五”,开篇即以时间与行动的对称,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的坚定与执着。腊月是寒冷的季节,拄杖则象征着行走在修行路上的艰难与坚持。这里不仅强调了外在环境的考验,也暗含了内在精神的磨砺。

“灯笼二十五,拂子二十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称与对比。灯笼象征着指引方向的智慧之光,拂子则是清除障碍、扫除杂念的工具。通过数字的重复,诗人强调了修行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去除杂念的重要性。

“普请栽菜上堂,焦别无见解,且学古人栽菜”,这一句将日常劳作与禅修联系起来,通过“栽菜”这一具体行为,隐喻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通过劳动来净化心灵,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觉醒。

“若还总不生根,也是诸人有彩”,这句话表达了对修行成果的期待与反思。只有当修行者的心灵真正有所收获,才能说是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无端跂死禅和,只要硬守疆界”,诗人在这里批评了那些固执于形式、忽视内在体验的修行者,强调了修行不应局限于表面的形式,而应深入内心,体验真正的禅悟。

“忽然筑著磕著,便见草贼大败”,这句描述了一种顿悟的状态,即在不经意间,通过某种特定的体验或事件,修行者突然领悟到真理,从而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认知与行为。

“大凡履践此事,须要自由自在”,最后,诗人总结了修行的真谛,即真正的修行在于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外在束缚,内在的平静与和谐才是最终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探讨了禅宗修行的内在过程与外在表现,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答广灯禅师退翠峰

有经遮眼明窗下,无事干怀白昼长。

自拾松枝烧歙钵,看人终日竞头忙。

(0)

资福遣土地出院·其二

村歌社舞拜祠堂,臭秽腥膻污道场。

要答神明冥护力,晨昏烧取一炉香。

(0)

枯骨颂·其三

鸟啄鸦?皮肉尽,风吹日炙髑髅乾。

目前试问傍观者,自把形骸检点看。

(0)

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七

一室寥寥是何物,三贤十圣竭头参。

衲僧不会风前句,拟欲思量落二三。

(0)

拟寒山寺·其六十一

前世食肉多,今报疾病苦。

针艾遍支体,呻吟彻朝暮。

变医虽有术,夙业岂能去。

愿君祈忏摩,刳心听佛语。

(0)

次韵吕居仁主簿过韩存中侍郎所居

文章典雅似班固,人物风流如谢安。

老去谩馀公论在,退休浑觉壮心阑。

松窗有月和书照,云屋无毡禦客寒。

冷淡且寻诗作活,要看雷电敕仙官。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