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寒山寺·其六十一》
《拟寒山寺·其六十一》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古风

前世食肉多,今报疾病苦。

针艾遍支体,呻吟彻朝暮。

变医虽有术,夙业岂能去。

愿君祈忏摩,刳心听佛语。

(0)
鉴赏

这首诗《拟寒山寺(其六十一)》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通过描述一个人因前世食肉过多而今世遭受疾病之苦的因果报应观念,传达了佛教中关于因果循环和忏悔赎罪的思想。

首句“前世食肉多,今报疾病苦”开篇点题,直接揭示了因果报应的主题。诗人认为,一个人在前世如果大量食用肉类,那么在今生就会承受疾病的痛苦作为报应。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善恶因果律的基本思想,即行为与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接下来,“针艾遍支体,呻吟彻朝暮”描绘了患病者身体遍布针灸之处,日夜不停地发出呻吟声的情景。这一描写既形象又深刻地展现了疾病对人的折磨,同时也暗示了病痛是前世行为的直接后果。

“变医虽有术,夙业岂能去”则进一步探讨了治疗与命运的关系。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发达,医生们能够采用各种方法来治疗疾病,但这些努力往往难以彻底改变或消除疾病的根本原因——即前世的恶行。这句话强调了因果报应的不可逆转性,即使通过医疗手段暂时缓解了症状,也无法根除疾病的根本原因。

最后,“愿君祈忏摩,刳心听佛语”表达了诗人对于患病者的劝告和祝福。他建议患病者通过祈祷、忏悔和聆听佛法来寻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这里的“刳心听佛语”意味着深入内心,真正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对疾病的心理负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探讨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医疗与命运、以及心灵的救赎等主题,展现了佛教哲学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思考和应对方式。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赠杨允嘉还建安

华胄出关西,宦谱何煌煌。

声光照闽越,庆泽深且长。

少傅我知己,早年登玉堂。

风云际嘉会,千载符明良。

表仪动朝著,事业辉岩廊。

报国竭忠荩,治家敦义方。

令子皆伟器,清标重圭璋。

趋庭受经训,力学攻文章。

来往申定省,煜然多令望。

季也始弱冠,明珠异非常。

丰姿玉雪莹,行美芝兰芳。

孝友出天性,诗书能自强。

时时肯过我,恭敬不暂忘。

周旋情恳恳,应唯声琅琅。

有如丹穴雏,羽仪绚朝阳。

又如千里驹,矫首欲腾骧。

我实爱念之,期待不可量。

昨者奉亲命,言旋归故乡。

侵晨向我别,欲去仍傍徨。

吾观公卿间,子弟空昂藏。

礼义漫不省,况乃资显扬。

念子好兄弟,承家相颉颃。

盛时须努力,学问无怠荒。

岂徒慰亲志,足以绍前光。

高高青云步,拭目看翱翔。

(0)

唐人醉归图为金学士题

翩翩六骏出腾骧,醉里衣冠见盛唐。

彷佛开元无事日,不知谁是贺知章。

(0)

送刘宪副之四川·其二

圣皇御四海,华夷同一仁。

命吏乖抚绥,乃有狂弗驯。

西羌近搆患,边人以忧勤。

王师振天讨,旦暮捷奏闻。

丈夫效时用,所重在安民。

肃清固职分,僶勉敷阳春。

(0)

题雪窗兰

粲粲幽兰,在彼岩阿。春阳流辉,惠风布和。

粲粲幽兰,在岩之下。懿彼白石,静言偕处。

兰生幽深,孰知其芳。自我贞素,不知奚伤。

予怀芳馨,远莫致之。援琴弹丝,薄写我私。

(0)

送韩伯永之北京省父

严亲端笏侍龙旗,爱子相从著綵衣。

千里神都瞻王气,两淮春水漾晴辉。

兰苕暖近香初动,梅萼寒销雪乍稀。

相见承欢调膳处,即看行幕是庭闱。

(0)

落花·其二

翠钿无数碎寒灰,冉冉寻芳细数来。

同病相怜无限泪,红痕堕落锦千堆。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