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吴侬歌竹枝,阿谁为续柳枝词。
柳枝袅袅三千尺,解与行人绾别离。
闻道吴侬歌竹枝,阿谁为续柳枝词。
柳枝袅袅三千尺,解与行人绾别离。
这首《道中柳枝词(其一)》由明代诗人倪岳所作,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情感交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闻道吴侬歌竹枝”,以吴地的民谣开篇,引出对江南水乡风情的遐想。接着,“阿谁为续柳枝词”一句,既是对前人作品的致敬,也暗示了诗人将要创作新的篇章,以柳枝为题,续写柳枝词。
“柳枝袅袅三千尺,解与行人绾别离。”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生动描绘了柳枝随风轻摆的形态,以及它在离别时刻给予行人的慰藉。三千尺的夸张描述,不仅展现了柳枝的高大与生命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柳枝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元素,更是情感的载体,它仿佛能理解并帮助人们面对离别的伤感,为远行之人系上一份温柔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既展现了柳枝的美丽与坚韧,又传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屋萧萧卧不周,披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游。
闭门十日雨,萧然抱孤琴。
之子从何来,踏雨叩我门。
对床话达晓,山窗耿青灯。
挽衣不可留,何以赠子行。
问子此何时,眯目凄黄尘。
四海非不宽,可语今几人。
潇潇风雨中,奔走欲何营。
愿子重自爱,堂有白发亲。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
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调鼎事,君休说。
龙笛韵,空悲咽。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
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
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