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寒作暑无处避,开花落花尽他意。
只有夜声殊可憎,偏搅愁人五更睡。
幸自无形那有声,无端树子替渠鸣。
斫尽老槐与枯柳,更看渠侬作么生。
作寒作暑无处避,开花落花尽他意。
只有夜声殊可憎,偏搅愁人五更睡。
幸自无形那有声,无端树子替渠鸣。
斫尽老槐与枯柳,更看渠侬作么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夜闻风声》,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夜晚风声的独特感受。首句“作寒作暑无处避”表达了无论冬夏,风都无所不在,无法逃避的特点,接着“开花落花尽他意”借花开花落暗示风的无情和随意。诗人特别强调了夜晚的风声“只有夜声殊可憎”,它在五更时分扰人清梦,显得格外刺耳。
“幸自无形那有声,无端树子替渠鸣”进一步揭示风的无形却有声,连树木都仿佛在为风鸣叫,这加深了诗人对风声的厌烦。最后两句“斫尽老槐与枯柳,更看渠侬作么生”则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诗人甚至想通过砍伐树木来阻止风声,但又意识到这是徒劳,只能想象风声会如何变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风声为媒介,寓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和微妙心境。
孤身十载客都城,白社双林讳姓名。
授馆不为他日计,解衣真出故人情。
翘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终须记贾生。
万里归来发如漆,了知句画更新清。
数有中年别,宽为满岁期。
得无鱼口厄,聊复雁门踦。
齿脱心犹壮,秋清意自悲。
平时郡文学,邓禹得三为。
城外逋翁宅,开亭野水寒。
冷光浮荇叶,静影浸鱼竿。
吠犬时迎客,饥禽忽上阑。
疏篱僧舍近,嘉树鹤庭宽。
拂砌烟丝袅,侵窗笋戟攒。
小桥横落日,幽径转层峦。
好景吟何极,清欢尽亦难。
怜君留我意,重叠取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