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击鹿行》
《击鹿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徐卿意气殊不偶,买鹿百金求其牡。

华堂燕客忽自放,醉把邯郸铁匕首。

须拟麟从帝薮游,未闻鹿触匈奴走。

高材吾党复谁过,文章矫矫驱群丑。

失日难将四海求,逐来定死诸公手。

毛洒旋疑霜雪寒,角摧更见珊瑚朽。

王郎大叫捧铜盘,接饮其血㰱以酒。

顾我前呼历下生,与君相爱为君寿。

旧时疾足今能否,安得新诗满人口。

须臾碧眼胡儿至,落砧脯腊无不有。

下箸已畏翠釜空,纤羹更出青闺妇。

众看杌上肉如陵,覆蕉尚在隍中守。

嗟乎曲士梦何久,徐卿独醒可与友。

(0)
鉴赏

这首《击鹿行》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徐卿与鹿之间的故事,以及宴会上的豪情与悲凉。

首先,诗中的“徐卿意气殊不偶”和“买鹿百金求其牡”,描绘了徐卿对猎鹿的渴望与决心,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猎物。接着,“华堂燕客忽自放,醉把邯郸铁匕首”,描述了宴会的热闹场景,以及徐卿在醉酒状态下手持铁匕首的豪迈姿态。

“须拟麟从帝薮游,未闻鹿触匈奴走”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徐卿比作麒麟,暗示他有远大的志向和才能,但并未提及鹿触匈奴的典故,可能暗指猎鹿的艰难或不可预测性。

“高材吾党复谁过,文章矫矫驱群丑”表达了对徐卿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失日难将四海求,逐来定死诸公手”则反映了徐卿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即使时间紧迫,也难以在四海之内找到解决之道,但最终他将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

“毛洒旋疑霜雪寒,角摧更见珊瑚朽”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猎鹿后的景象,鹿毛如同霜雪般寒冷,鹿角仿佛珊瑚般脆弱,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王郎大叫捧铜盘,接饮其血㰱以酒”描述了宴会上的狂欢,王郎高声叫喊,捧着铜盘,饮鹿血并以酒佐之,体现了宴会的豪放与狂热。

“顾我前呼历下生,与君相爱为君寿”表达了诗人对徐卿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与他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

“旧时疾足今能否,安得新诗满人口”则表达了对徐卿过去成就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希望他的新作能够广为人知。

“须臾碧眼胡儿至,落砧脯腊无不有”描绘了宴会上的丰富食物,各种肉类应有尽有,体现了宴会的奢华。

“下箸已畏翠釜空,纤羹更出青闺妇”描述了食物的美味,以至于人们担心翠釜(一种烹饪器具)会空,而青闺妇(可能是厨师或侍女)则准备了精致的汤羹。

“众看杌上肉如陵,覆蕉尚在隍中守”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食物堆积如山的情景,以及宴会的盛大。

最后,“嗟乎曲士梦何久,徐卿独醒可与友”表达了对徐卿清醒认识自我价值的赞赏,以及对那些沉迷于世俗追求的人的感慨,认为只有像徐卿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奢华,以及对徐卿个人品质和才华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窗前竹

拔地停空翠削成,与凡草木不同荣。

无心到彼难教曲,有节防身只自清。

本是孤根穿草壤,谁令弱杪上云程。

碍檐敲瓦宜芟去,好伴寒松涧壑声。

(0)

和杨兄两诗·其一

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

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

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于此见渊源。

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

(0)

偶题

雪外乱山才约略,雨中平野更凄迷。

有人支枕篷窗底,卧看群牛渡野溪。

(0)

大龙湫

半世名闻始见之,洞心无语立多时。

经行处处皆奇绝,此比诸峰更绝奇。

(0)

行香子

黄金叶细,碧玉枝纤。初暖日、当乍晴天。

向武昌溪畔,于彭泽门前。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

数株堤面,几树桥边。嫩垂条、絮荡轻绵。

系长江舴艋,拂深院秋千。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烟。

(0)

凤栖梧/蝶恋花

惆怅留春留不住。欲到清和,背我堂堂去。

飞絮落花和细雨。凄凉庭院流莺度。

更被闲愁相赚误。梦断高唐,回首桃源路。

一饷沈吟无意绪。分明往事今何处。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