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
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
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于此见渊源。
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
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
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
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于此见渊源。
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和杨兄两诗(其一)》。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正确学术思想的坚守与推崇。
"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种学术界混乱的景象,其中“鲁教”指的是孔子的儒家学说,“寂寥”意味着不再盛行,“邹辨”则是指邹衍,他与异端相比,已经被历史所淹没。"异端塞路日殷繁"表明错误的学说充斥社会,阻碍了正统思想的传播。
"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
这里“宝丝”比喻珍贵的文化遗产,“远缉”则是指对这些遗产的追寻与连接。“千年绪”象征着长久的历史传承。而“古鉴新磨”则意味着对旧有知识的不断刷新和深化,以应对现世的迷茫。
"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于此见渊源。"
诗人表达了自己要用身体作为保护正确学术思想的盾牌,“真儒”指的是真正的儒者,而“于此见渊源”则是说在这样的境遇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深厚学问与根底。
"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先贤遗容的缅怀,表达了对先贤意志的理解和尊重,而“百世师模”则是说这种教诲模式可以传承至百世之久,“俨若存”意味着即使时代远去,这种精神依然存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确学术思想的坚守和推崇,以及对先贤遗风的缅怀与尊重。
蓬莱畔,奇尔松,苍鳞黛鬣身虬龙。
风雨时时吟不歇,炎天凄切寒无冬。
问之何代谁植此,精神命脉羌如彼。
初不避山林,原不竟朝市。
久随冷淡缘,静任盈虚理。
寿已千龄外,恍然一瞬里。
松有闻,尘嚣两耳具纷纭。
松有见,转眼荣瘁亦堪叹。
松若有心情,能忘利与名。
人非松,松非人,古来那具千年身?
龙争与虎斗,转盼即成陈。
松兮人兮奈尔何,摇笔且放奇松歌。
真龙鱼服事假王,当时四海一滁阳。
椎锋跳荡无前敌,驰射威神不可当。
猊铠淋漓染战血,蛇矛夭矫盘秋霜。
此矛大细凡二柄,用之掣电舒神光。
横驱铁骑扫建业,直拥舟师下武昌。
登坛拜帅徐与常,始握中权不自将。
按图一诏制万里,挟棰两儿鞭八荒。
羽书络绎报宣捷,虎殿委蛇进讲章。
干戈倒载三十祀,礼乐明备同轩皇。
玉几亲凭诲孙子,艰难往事毋轻忘。
蟠螭小架二矛立,俨置五凤楼中央。
和弓垂矢俱辟易,禹谟舜典同辉煌。
马上得之马上治,陋哉汉主胡弗详。
平城七日脱馁鬼,犹向沛儿骄故乡。
呜呼,何必猛士守四方。
东嘉比东鲁,礼乐何臻臻。
窥经见崔服,问姓乃朱陈。
先后博士师,作我娄侯宾。
绛帐宛而旧,青衿俱已新。
惟应垂白者,犹是守玄人。
大道宁徇人,俗情能不暌。
安见污潦内,有物吐虹霓。
茅翁笞叔申,调达谤牟尼。
肝腑不相烛,何况大阐提。
名利巧愚人,往往使识迷。
喧如百蚊蚋,溺若一酰鸡。
宝彼九秋条,谓等三春荑。
俯仰天地间,慨焉思夷齐。
吾弟税輶轩,改服友鹿麛。
竦身二华巅,紫气为之低。
濯濯青莲花,以根拔涂泥。
而我尚攻中,棼结不受觿。
西畏弱水航,上惭玉京梯。
晚途仅自克,何肉与周妻。
耕则共地肺,居则保天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