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谁云不可期,到山终恨入山迟。
涧边松下长随鹤,橘绿橙黄摘有时。
句里江山多自适,意中人物肯相违。
恰来佳气通仙圣,剩有琼浆泛寿卮。
行止谁云不可期,到山终恨入山迟。
涧边松下长随鹤,橘绿橙黄摘有时。
句里江山多自适,意中人物肯相违。
恰来佳气通仙圣,剩有琼浆泛寿卮。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首联“行止谁云不可期,到山终恨入山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既有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也流露出对未能及时到达心中的山峰的遗憾。颔联“涧边松下长随鹤,橘绿橙黄摘有时”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颈联“句里江山多自适,意中人物肯相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和谐相处的主题,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满足。尾联“恰来佳气通仙圣,剩有琼浆泛寿卮”则以神仙般的境界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长寿的祝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精神层面追求的高远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还蕴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健卒径入民家住,鸡犬不存谁敢怒。
三岁幼儿夜啼饥,天明随翁采薯芋。
采未盈筐翁未归,儿先归来与卒遇;
抱儿将鬻远乡去,手持饼饵诱儿哺。
儿掷饼饵呼爹娘,大声哭泣泪如雨;
邻人见之摧肝肠,劝卒抱归还其妪。
妪具酒食为卒谢,食罢咆哮更索赂;
倘惜数金赎儿身,儿身难将铜铁锢。
此语传闻遍诸村,家家相戒谨晨昏;
骨肉难甘生别离,莫遣幼儿乱出门。
移借岛中寓,移植岛中树;
跨城以为梯,撤屋以为路。
若道家在岛,忍招邻里怒;
若道岛非家,花木岂忍务!
念此弹丸地,颠危在旦暮;
一移此中来,再移何处住?
譬之群燕雀,屋下安相哺;
突决栋宇焚,懵然罔知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