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胜地更寻芳,十里城西径未荒。
正是花时仙吏暇,不教马上客程忙。
满瓶春借廉泉润,一路风分使节香。
指点青齐又明日,欲将法雨供花王。
重来胜地更寻芳,十里城西径未荒。
正是花时仙吏暇,不教马上客程忙。
满瓶春借廉泉润,一路风分使节香。
指点青齐又明日,欲将法雨供花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造访旧地,探寻美景的情景。首句“重来胜地更寻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期待。接着,“十里城西径未荒”描绘了道路虽长但并未荒废,暗示着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
“正是花时仙吏暇”一句,巧妙地将季节与官吏的闲暇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不教马上客程忙”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希望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让旅途变得轻松愉快,享受自然风光。
“满瓶春借廉泉润,一路风分使节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泉水、春风、使节(可能指使者或官员)赋予了生命,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香气四溢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指点青齐又明日,欲将法雨供花王”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之情。这里的“法雨”可能指的是雨水,也可能是某种超凡的恩赐,而“花王”则象征着大自然的尊贵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竹里茅檐竹外溪,青琅玕映碧玻瓈。
吟从亭午到薄暮,诗就不知安所题。
篮舆度浮梁,朝岚尚濛濛。
十有九日雨,得晴类投空。
游岩既愿适,访隐亦好从。
道傍得野舍,一径幽且通。
主人谁与者,其祖郑七松。
流风被云仍,真有隐者风。
问年七十馀,曳履不扶筇。
我年仅其半,而已衰龙钟。
岂其养生效,殆自起死功。
若人种艺法,橐驼安取同。
木老德亦熟,闻之苏长公。
昔去无此屋,今兹更添竹。
吾辈固萧閒,道人殊不俗。
我自庐山十五载,奔走坐受世迫隘。
今年一梦落星湾,遥赏意短终不快。
褰裳高步千仞冈,下视城郭等蓬块。
阴风远来龙噫吟,大江东下波滂湃。
远游止为两眸计,扶杖深叹造物大。
五老自是吾故人,一笑却恨浮云碍。
欲搜短句记来游,倚槛孤啸上方外。
康州涪翁我所师,借问遗碑悉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