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饯孟春今迓仲,堂堂来者逐诗排。
阑珊未至何须惜,艳裔行临岂不佳。
几日东风消积雪,千畦冬麦发新荄。
毡庐窗纸烘晴旭,芸牍生香暂寄怀。
昨饯孟春今迓仲,堂堂来者逐诗排。
阑珊未至何须惜,艳裔行临岂不佳。
几日东风消积雪,千畦冬麦发新荄。
毡庐窗纸烘晴旭,芸牍生香暂寄怀。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朔日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开篇“昨饯孟春今迓仲”,以“饯”和“迓”二字巧妙地描述了季节的更替,既告别了前一个月的春天,又迎来了新的月份,充满了时间流转的韵律感。接着,“堂堂来者逐诗排”一句,不仅展现了季节变化的壮观,也暗示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阑珊未至何须惜,艳裔行临岂不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态度,无论是即将逝去的还是即将到来的景色,都值得珍惜与赞美。这种豁达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几日东风消积雪,千畦冬麦发新荄。”这两句描绘了春风化雪、万物复苏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季生机勃勃的活力。通过“东风”与“积雪”的对比,以及“冬麦”从沉睡中苏醒,展现出自然界由冬入春的奇妙变化。
“毡庐窗纸烘晴旭,芸牍生香暂寄怀。”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室内场景,通过“毡庐”与“窗纸”营造出温馨而宁静的氛围,窗外的“晴旭”映照着屋内,仿佛将外界的生机带入了室内。同时,“芸牍生香”不仅指书籍散发的香气,也暗喻了知识与智慧的积累,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馀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落日边书急,秋风战鼓多。
私忧真过计,长算合如何。
尽敛清淮戍,仍收瀚海波。
栖迟一尊酒,幽恨满关河。
紫骝马,白面郎。
红银鞍勒青油缰,左牵黄犬右擎苍。
朝从灞陵猎,暮宿投平康。
使酒不满意,按剑叱天狼。
今年明年一如此,后年不觉发成霜。
扶肩策杖出门行,抱子弄孙楼上坐。
忽然涕泪满衣襟,为见骅骝面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