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对深炉养白砂,又从活火剪黄芽。
蜕尘与世羽凡骨,看镜为谁开晓霞。
万里脚头元自稳,一毫心事不曾差。
何时采药天台去,烂醉桃源几树花。
静对深炉养白砂,又从活火剪黄芽。
蜕尘与世羽凡骨,看镜为谁开晓霞。
万里脚头元自稳,一毫心事不曾差。
何时采药天台去,烂醉桃源几树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隐士冯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首句“静对深炉养白砂,又从活火剪黄芽”描绘了冯高士在宁静中修炼,通过炉火烹制,象征着内心的净化与升华。接着,“蜕尘与世羽凡骨,看镜为谁开晓霞”则进一步展现了冯高士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如同在晨光中展翅飞翔的仙鹤。
“万里脚头元自稳,一毫心事不曾差”表达了冯高士行万里路而内心始终坚定,没有一丝杂念,展现出其内心的纯净与强大。最后,“何时采药天台去,烂醉桃源几树花”则寄托了诗人对与冯高士一同探索自然、享受隐逸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悬黎录曲,正日高弄影。姊妹花枝镜边并。
惹玉颓香懒,撩乱梳头。佯睡了,略带三分酸病。
温存须半晌,送喜迎愁,总似春潮鲤鱼信。
生怕别今宵,一摺阑干,易飘堕、梦云天迥。
甚纤柳、湖阴正吹花,问惬愿何时,月帆烟艇。
湘钩袅凤,溜鬓边花朵。粉瓣无声点衣妥。
把残红掬起,碧唾微黏,揉半晌,掷去要人兜里。
相看旋背面,多事佯羞,窥镜频疑翠鬟亸。
徙倚碧窗纱,待诉相思,又斜日、柳梢欲堕。
便临去、搴衣总无言,算两点犀心,不须猜破。
画楼织暝,恁蘅芜艳绿,秋色催换。
凤小鸾攕,记那夕、十二春灯屏扇。
梦荡嫣云,衾浮凉水,静极生幽惋。
晶帘无月,一蛩隔竹啼缓。
偏又苦调樱桃,筝弦曳出,是谁家庭院。
想亸蝉鬟泥烛影,一息兰丝吹怨。
细入花心,轻摇酒力,响抑听微断。
如歌回纥,相思水远山远。
江城草作冻烟色,屋脊啼鸠驱不得。
梦中天水寻故人,万里空明见垂翮。
三年一别今始逢,昔时秋雨今春风。
春风吹我旧墙树,墙外垂杨未成絮。
相期著屐同听莺,晚潮催促江上行。
片时握手心差慰,仓卒终如梦中对。
今宵我梦随子舟,子或梦我城根楼。
城根记取甘溪巷,一桁芦帘挂月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