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飞花舞,红消香暗,楼外夕阳斜。
庭院深深,帘栊悄悄,春去到谁家。
梦回怕见梨花落,静掩绿窗纱。
不管莺愁,任它蝶怨,闲坐读南华。
絮飞花舞,红消香暗,楼外夕阳斜。
庭院深深,帘栊悄悄,春去到谁家。
梦回怕见梨花落,静掩绿窗纱。
不管莺愁,任它蝶怨,闲坐读南华。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将逝的凄美画卷。首句“絮飞花舞,红消香暗,楼外夕阳斜”以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柳絮飘飞,花瓣纷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而夕阳则斜照在远处的楼宇之上,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着,“庭院深深,帘栊悄悄,春去到谁家”三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深邃的庭院,轻垂的窗帘,似乎都在静静地诉说着春天的离去,却不知春光归于何处。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庭院和窗帘以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情感。
“梦回怕见梨花落,静掩绿窗纱”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梦境和行为,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不舍与忧虑。梦中见到梨花飘落,不禁让人心生恐惧,于是小心翼翼地掩上绿色的窗纱,试图留住这最后的春色。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最后,“不管莺愁,任它蝶怨,闲坐读南华”四句,诗人以超然的态度面对春天的离去,虽然莺鸟因春去而愁,蝴蝶因春尽而怨,但诗人选择独自坐在窗前,阅读《南华经》,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的“南华”指的是庄子的《南华经》,寓意着诗人通过哲学思考来超越现实的忧愁,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忽复机锋对,真堪底里倾。
果能成伏老,时许唤殷兄。
可惜兹逢晚,相期不计程。
受恩凡两世,焉敢恝无情。
人因雅俗分高下,同是园林兴不同。
时觉燕莺相尔汝,焉知蜂蝶有雌雄。
岂惟酒可兼诗可,常在花中与竹中。
秋老纱窗犹未换,要令深夜月华通。
治郡愧坐啸,归田服躬耕。
始觉少年误,浪作万里行。
书传极古汲,词艺争先鸣。
岂知老欲死,一事终无成。
之子初游远,物务思经营。
北望中原阔,东视长江倾。
金陵冠盖地,岂无倒屣迎。
心赏少不至,谨无负平生。
笔追古作未云赊,正始遗音到永嘉。
谏列合骑沙苑马,从臣宜赐壑源茶。
吟边彭泽先生柳,梦里长安进士花。
不朽故知非爵位,文章海内旧名家。
瞻紫阳山日仰高,此翁暮景亦云劳。
一爻变卦逢初遁,万古哀心寄续骚。
倬彼大贤犹蠖屈,矧予小技仅蝉号。
竹林书在吾能读,不厌千週更百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