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上雨潺潺。篷底幽人梦故山。
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只有飞云可往还。
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风引佩环。
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行尽千峰半霎间。
篷上雨潺潺。篷底幽人梦故山。
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只有飞云可往还。
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风引佩环。
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行尽千峰半霎间。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倪瓒的《南乡子·东林桥雨篷梦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开篇“篷上雨潺潺”,以雨声入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湿润的氛围,仿佛诗人正置身于舟中或桥头的雨篷下。接着,“篷底幽人梦故山”,诗人以“幽人”自比,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深深怀念,即使在现实中身处异乡,梦中仍向往着那片熟悉的山峦。
“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自然与宁静,山涧小屋的门扉常开,无人打扰,只有白云自由来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超然和闲适。诗人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下片“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风引佩环”转而写到水波微冷,如同美玉轻轻摇曳,山谷间的松风吹过,仿佛带来了远方的呼唤,诗人吟咏起池塘春草的诗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更阑。行尽千峰半霎间”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收束全词,夜色渐深,诗人似乎在片刻之间穿过了无数山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渴望以及心境的飘忽不定。整首词以雨篷为线索,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的崇尚之情。
平生不解醉,来饮辄颓然。
近赖好事人,置我嵇阮间。
一酌忧尽忘,数斟思已仙。
似同曾点辈,舞此风雩天。
人道何所本,乃在羲皇先。
如何末代下,莫挽淳风还。
淫雨动连月,此日复何年。
履运有深怀,酒至已忘言。
许君邀我来山中,我来但见堂户空。
主人送客过溪去,风吹两岸花濛濛。
屋后万叠金芙蓉,紫气夜吐仙人宫。
涧泉流香过白鹿,林木挂雨拖青虹。
羡君筑室读其下,迢遥不与世俗通。
一声黄鸟破幽梦,四顾空牖俱玲珑。
我爱此地无暑气,重来饱饭谈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