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
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
著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
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
六合新制作,谓可几一蹴。
还念居游人,冥然自歌哭。
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
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
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
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
著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
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
六合新制作,谓可几一蹴。
还念居游人,冥然自歌哭。
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
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创作,名为《陈善馀徵君撰西石城风俗志复绘横山草堂图徵题横山即西石城先生隐居地感赋十六韵归之》。诗中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的开头“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描绘了一位热爱家乡、每日以家乡山水为伴的隐士形象。接着,“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进一步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在草堂中耕作读书,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提到原始社会人们之间的互助与和谐,强调了这种关系对于社会风气的基础作用。“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则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死的礼仪规范。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表明圣贤引领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进步。“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可以治理好国家。
接下来,“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满足心灵的需求。“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认为历史记录了人类进步的点滴。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感叹于现代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忽视,感到迷茫与失落。“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想象着一位老者手捧书籍,平静地与山间樵夫对话的情景,体现出对简单生活和平静心态的向往。
“著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表达了对远古时代理想社会的向往,宁愿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也不愿被世俗束缚。“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则是诗人对自己身处复杂社会的感慨,感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时常冲突。
最后,“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表明诗人虽然不是真正的隐士,但内心向往简单、真实的生活,愿意与自然界的动物为伴,远离尘嚣。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隐士生活的描绘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
红桑花落,黄竹歌停,惊飙飞度天关。
病里愁多,宵长梦也无閒。
人閒未知何世,阻沧波、空对丛菅。
最悽念,是城边北斗,湖上西山。
衣影十年销尽,几深杯、夕引长铗朝弹。
往事沈吟,伤心饼菜春盘。
孤桐料无人赏,但哀时不赋猗兰。
背残照,渐江头、吹送暮寒。
又匆匆,片帆南浦,凉云来劝秋去。
元龙气自吞湖海,落笔也多悽绪。愁四顾。
抵漆室哀吟,掩泣情如诉。临歧袂举。
愿一日双鸿,风传雨送,赓和共吴楚。
江关梦,庾信愁深待语。天涯能几亲故。
斜阳万顷秋潮急,波影荡无重数。孤絮舞。
怕招隐,无山空念淮南赋。田园路阻。
叹去国情怀,忧时涕泪,同是倦游侣。
寂寞书空久,经过唾地佣。
东皋移胜事,北郭散幽踪。
载去扁舟好,携来百末重。
盍簪谐语笑,倾盖忝游从。
初旭浮波彩,残冰缀岸容。
白边明一径,青处失群峰。
入户无留屐,巡檐乍倚筇。
房廊新蝶领,茶鼎野猿供。
望远能生思,收春并入胸。
折来知影瘦,飘去使心忪。
搔首烦花匠,埋忧对酒龙。
人偕山崒嵂,树倚玉玲珑。
坐愧琅玕赠,谈增琥珀浓。
长城尊五字,名饮敌千钟。
披豁良朋意,疏狂野客悰。
再三惟誉树,百遍踏纤茸。
林表凝高昼,庭阴报下舂。
艇摇藤涧影,风递顶山钟。
兴异剡溪尽,诗如灞岸逢。
相将留片月,却挂草堂松。
《孙孝若招同诸人观梅卧雪亭次翟给谏稼轩二十韵》【明·黄淳耀】寂寞书空久,经过唾地佣。东皋移胜事,北郭散幽踪。载去扁舟好,携来百末重。盍簪谐语笑,倾盖忝游从。初旭浮波彩,残冰缀岸容。白边明一径,青处失群峰。入户无留屐,巡檐乍倚筇。房廊新蝶领,茶鼎野猿供。望远能生思,收春并入胸。折来知影瘦,飘去使心忪。搔首烦花匠,埋忧对酒龙。人偕山崒嵂,树倚玉玲珑。坐愧琅玕赠,谈增琥珀浓。长城尊五字,名饮敌千钟。披豁良朋意,疏狂野客悰。再三惟誉树,百遍踏纤茸。林表凝高昼,庭阴报下舂。艇摇藤涧影,风递顶山钟。兴异剡溪尽,诗如灞岸逢。相将留片月,却挂草堂松。
https://shici.929r.com/shici/K41Y3db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