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涂跻楚望,策马傍荆岑。
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嵚。
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
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
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沈。
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指涂跻楚望,策马傍荆岑。
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
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嵚。
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
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
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沈。
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名山大川的景象,充满了对佛法和自然美景的赞美。开头四句,“指涂跻楚望,策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涧谷深。”诗人骑着马,经过丛生的荆棘,缓缓进入林中,眼前是蜿蜒曲折的溪流和幽深的山谷。这段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神秘。
接着,“观奇逐幽映,历险忘岖嵚。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诗人不仅观赏着周围的奇特景致,还穿越危险的地方,忘却了身后崎岖的山峰。他的目光触及更高远处,将佛陀的形象投射到云端,而梵音则在半空中回荡。这部分描写了诗人对宗教信仰和自然之美的追求。
“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诗人通过焚香祈愿,以往日的行为向佛陀忏悔,同时立下誓言表示未来将继续追随佛法。如果存在灵异之事,或者可以寻找真正的神仙,这段话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高僧闻逝者,远俗是初心。藓驳经行处,猿啼燕坐林。”一位高僧听闻过往之事,与世俗保持距离,这正体现了诗人最初的心志。在茂密的草地上,行走的地方,一只猿猴在树梢间啼叫,而燕子安静地栖息于林中。这里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归真已寂灭,留迹岂湮沈。法地自兹广,何云千万金。”诗人表达了对最终回归真实本性的愿望,并且认为这种精神追求的足迹不应被世间的物欲所掩埋。佛法之地是宽广无边,为何要执着于世俗的财富呢?这部分强调了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宗教信仰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升华的情怀。
虚名强逐臭,小智矜藏钩。
蛮触蜗两角,古今貉一丘。
念昔齿方壮,抱愁山之幽。
誓从东南尉,策勋西北陬。
人事乃大谬,天命不少谋。
云梯乏仙骨,车辙半神州。
廉颇故思赵,韦孟欲徙邹。
锦水清堪濯,草堂靓可休。
傥有一区宅,不愿万户侯。
尚及公挂冠,共饱黄鸡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