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
惨澹云水昏,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
惨澹云水昏,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这是一首描绘寒冷季节中野雁栖息情景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孤独境界的向往。首句“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写出了野雁在遇到人类时,会本能地改变自己的行动线路,显示出一种警觉与自我保护的本能。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不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欣赏。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则是诗人向读者发问,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如何能够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人打扰的状态。这里的“无人态”不仅仅指外界的安静,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内心世界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通过对比槁木(枯死的树木)与野雁的情状,强调了自然界中生物各司其职、和谐共存的主题。这种对立统一的描写,不仅美化了景物,也映射出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则是通过强烈的北风与纷飞的细小雪花,营造出一种萧瑟、寒冷的氛围。这里的“枯苇”和“微雪”,都是冬日景象中的典型元素,也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极致之美的描绘能力。
最后,“惨澹云水昏,晶荧沙砾碎。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通过对云、水、沙砾等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无垠天地间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浩瀚江海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弋人(捕鱼的人)之慕,是一种对自由生灵的向往和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在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孤独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