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叶香疏到簟心,柳丝风缓过罗襟。
舵楼鸥语嬉凉翠,镜槛蛾眉妒远岑。
尽有朝云遮白日,却教春水冶黄金。
那知酒醒桃根去,瀫渚芙蓉有露侵。
藕叶香疏到簟心,柳丝风缓过罗襟。
舵楼鸥语嬉凉翠,镜槛蛾眉妒远岑。
尽有朝云遮白日,却教春水冶黄金。
那知酒醒桃根去,瀫渚芙蓉有露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江南水乡画卷,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景象。首句“藕叶香疏到簟心”,以“藕叶”之香,暗示了夏日特有的清新与宁静,仿佛能触碰到簟席的中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柳丝风缓过罗襟”,通过轻柔的柳丝和缓缓的微风,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与舒适,仿佛连衣襟都被温柔地拂过。
“舵楼鸥语嬉凉翠,镜槛蛾眉妒远岑。”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水面,舵楼上的鸥鸟嬉戏于翠绿之中,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而“镜槛蛾眉妒远岑”,则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女子对远处山色的嫉妒,既表现了女子的细腻情感,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尽有朝云遮白日,却教春水冶黄金。”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朝云遮蔽了白日,象征着短暂与变化;而春水中的黄金,则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隐喻,或是对财富与价值的追求。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那知酒醒桃根去,瀫渚芙蓉有露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桃根的离去,可能象征着某种失去或结束,而瀫渚的芙蓉被露水侵润,又似乎在提醒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时间的流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时间的深刻感悟。
君家山头松树风,适来入我竹林里。
一片新茶破鼻香,请君速来助我喜。
莫合九转大还丹,莫读三十六部大洞经。
闲来共我说真意,齿下领取真长生。
不须服药求神仙,神仙意智或偶然。
自古圣贤放入土,淮南鸡犬驱上天。
白日上升应不恶,药成且辄一丸药。
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
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
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