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意十二首·其四》
《古意十二首·其四》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古风

漫漫秋夜长,四壁凉风烈。

空庭流熠耀,高树号鶗鴂。

仰视玉绳垂,众星烂成列。

志士多悲心,忧来不可绝。

俯仰念昔游,流睇双龙阙。

同时有旧好,高举翔寥泬。

昔为雷与陈,今为秦与越。

永怀平生心,风尘非所阅。

麾手谢故人,长当从此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漫长秋夜时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漫漫秋夜长”直接点出季节和时间的特征,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长的氛围。接下来,“四壁凉风烈”则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寂。

“空庭流熠耀,高树号鶗鴂”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明亮的光点(熠耀)与高树的哀鸣(鶗鴂),形成鲜明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仰视玉绳垂,众星烂成列”描绘了诗人抬头望天的情景,玉绳星的垂挂与星空的璀璨,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或许象征着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志士多悲心,忧来不可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志士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无法摆脱的忧虑。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

“俯仰念昔游,流睇双龙阙”通过回忆过去的游历,以及眺望皇宫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权力中心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同时有旧好,高举翔寥泬”描述了与昔日好友的分别,以及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的情景,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个人际遇的无奈。

“昔为雷与陈,今为秦与越”运用历史典故,将自己与友人的关系比喻为古代的盟友,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永怀平生心,风尘非所阅”表达了诗人对平生理想的坚守,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体现了其高尚的精神追求。

“麾手谢故人,长当从此决”则是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以及对未来道路的坚定选择,充满了决绝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友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三月三日寒食

三月初三寒食雨,春光黯淡似秋光。

羽书未报江东捷,何日看花到洛阳。

(0)

偈二十七首·其八

定光金地遥招手,智者江陵暗点头。

已是白头千万里,那堪于此未知休。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八十九

雨从何来,不离问处。森罗大千,出乎方寸。

照中之虚,静中之动,衲僧分上常相共。

寒露濡松夜气清,皋禽惊起月巢梦。

举刘端公问云居:雨从何来?居云:从端公问处来。

(0)

衡门·其一

衡门随我分,可是贱儒冠。

任性中肠乐,无营梦境安。

涧声暗后响,山气夜深寒。

活计何劳问,薇生采不难。

(0)

偈二十二首·其四

晓风吹散碧天云,日上长空景象分。

寂照含虚无内外,当明一句若为论。

(0)

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一

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暗销魂。

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