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shè
táng /

shùduànrénxíngbiānqiūyànshēng

cóngjīnbáiyuèshìxiāngmíng

yǒujiēfēnsànjiāwènshēng

shūchángkuàngnǎiwèixiūbīng

注释
戍鼓:守卫边疆的鼓声。
断人行:阻断行人往来。
秋边:边塞的秋天。
一雁声:孤雁的叫声。
露从今夜白:从今夜开始露水变白。
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亮显得特别明亮。
有弟皆分散:兄弟们各自流离失所。
无家问死生:没有亲人可以询问生死。
寄书长不避:尽管常常想寄信回家。
况乃未休兵:更何况战事还未停息。
注释2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翻译
戍楼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行踪,秋夜的边塞只传来孤雁的哀鸣。
从今夜起露水将变得清冷洁白,但家乡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
兄弟们分散在各地,各自生死难卜,无法探问。
想给家人写信报平安,但战事未止,信件何时能送达呢。
译文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思乡的孤独与忧伤之情。"戍鼓断人行"一句,设定了一个边塞守卫的氛围,军营中哨兵更换时的鼓声,如同时间的脚步,在空旷的大地上回响,人影寥寥,显得异常凄凉。紧接着"秋边一雁声",秋天的边塞,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远方的思念,那孤独的一声大雁叫声,穿透了夜空,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或许是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露从今夜白"一句,描写了一场夜幕下的露水,它们如同洁白的泪痕,一滴滴地落在地上,无声地诉说着一种哀伤。而"月是故乡明"则更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那轮明亮的月亮,仿佛连通了遥远的故土,让人在这宁静而又寂寞的夜晚,更倍感亲切。

下半首诗转向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切。"有弟皆分散"表达了一种家庭成员分隔两地的无奈,"无家问死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亲人安危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书信这唯一的联系方式,也难以避免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故而"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一句,既表达了对书信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战乱时期通信的艰难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边塞的孤独、自然景物的情感联想,以及对亲人安危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战争的无奈。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十四日二首·其一

梅开在高冈,仰望不可攀。

微风一动摇,落片纷斓斑。

下者隐幽閟,丛然榛棘间。

著根近溪流,堕地即水湾。

是物佳莫匹,在处堪解颜。

扶藜曳芒屩,永日不得还。

(0)

登愚卿无尽藏再用韵呈愚卿

白云故绕青原寺,青竹深藏白鹭洲。

物外未能穷往迹,眼中欣复对诗流。

功名邂逅何嗟晚,岁月侵寻直漫遒。

拟尽崎岖仍窈窕,几时扶策更挐舟。

(0)

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其一

穷巷朝仍拥,寒厅午未开。

人谁送酒直,鸦为致薪材。

已倦除头垢,宁能拭砚埃。

高情蒙枉记,好句数能来。

(0)

寄曾运使

携诗十载旧登门,一见长思阙细论。

岂忆犹蒙记名姓,故情仍许奉罍尊。

临分更俾传家集,请事于今行嫡孙。

傥有新闻幸无弃,素书无只报寒温。

(0)

寄汤司谏

自发袁州使,侵寻复暮春。

何人话安否,官路政艰辛。

章贡未归客,湘沅薄宦人。

何当一倾盖,肯作白头新。

(0)

病中即事十五首·其三

炎凉自时态,何乃战胸中。

谴句追韩子,辟碑摹鲁公。

闻尘非为蚁,是境不因工。

要使神明复,毋辞瞑眩攻。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