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兼长夜,巴山信未通。
寥寥深院落,滴滴在梧桐。
泪与檐相续,听如漏未终。
寒飘金井上,愁入碧阶空。
楚水孤蓬暝,吴宫落叶红。
霖铃南内晓,今古此声中。
疏雨兼长夜,巴山信未通。
寥寥深院落,滴滴在梧桐。
泪与檐相续,听如漏未终。
寒飘金井上,愁入碧阶空。
楚水孤蓬暝,吴宫落叶红。
霖铃南内晓,今古此声中。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疏雨滴落在梧桐叶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哀愁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寂寥与忧郁。
首句“疏雨兼长夜”,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夜,雨势不大却连绵不绝,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次句“巴山信未通”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与失落,或许是对远方消息的期盼,或是对某人的思念,但这种期待并未得到回应,增添了诗中的情感层次。
接下来的几句,“寥寥深院落,滴滴在梧桐”,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凄凉。雨滴落在梧桐叶上的声音,如同泪水般不断滴落,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持续而无尽。
“泪与檐相续,听如漏未终”,将雨滴比作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雨滴的声音如同时钟的滴答声,永不停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寒飘金井上,愁入碧阶空”,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与空旷,以及由此引发的愁绪。金井之上飘洒着寒雨,碧色的台阶显得更加空寂,愁绪弥漫在空气中,难以散去。
最后两句“楚水孤蓬瞑,吴宫落叶红”,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与文化内涵。楚水边孤舟漂泊,吴宫中落叶满地,红叶映衬着秋日的萧瑟,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虑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