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德夫》
《挽李德夫》全文
宋 / 陆文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一种金籯业,相传五世馀。

贫同司马壁,富有善和书。

四子供甘旨,诸生问起居。

典刑无复在,丹旐泣随车。

(0)
注释
金籯:古代盛财物的竹笼,象征贵重遗产。
司马壁:指司马光家境贫寒,墙壁无饰。
善和书:珍贵的书籍,可能指教育或学问的象征。
典刑:典范、榜样,此处指家族过去的荣耀。
丹旐:红色的丧幡,表示哀悼。
翻译
一种传家宝,历经五代犹留存。
贫穷如司马光家壁立无文,财富仅剩善本书籍。
四个儿子侍奉父母饮食,众多学生询问生活起居。
昔日典范已不在,只有丧旗伴着灵柩凄凉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悼念故人李德夫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李德夫家族的财富传承和生活状况,展现了其家族的兴衰历程和个人品格。

"一种金籯业",以"金籯"象征丰厚的家业,暗示李德夫家族曾有过显赫的财富。"相传五世馀",说明这种财富已经经历了五代人的积累和传承,显示出家族历史的悠久。

"贫同司马壁,富有善和书",将家族的贫富变化与司马迁的典故相提并论,暗示李德夫虽然家道中落,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教化和文化传统,重视教育,家中藏书丰富。

"四子供甘旨,诸生问起居",描绘了李德夫对子女的关爱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和睦,即使在贫困中,也能互相扶持,关心彼此的生活。

最后两句"典刑无复在,丹旐泣随车",表达了对李德夫去世的哀悼,"典刑"代表他的道德典范已不在,"丹旐"是丧葬时使用的旗帜,"泣随车"则形象地写出亲友送葬时的悲痛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家业变迁为线索,赞扬了李德夫的人格魅力和家族精神,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作者介绍

陆文圭
朝代:宋   字:子方   号:墙东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生辰:1252~1336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猜你喜欢

挽林承信

重交宁问田安在,急义固于官不知。

膴仕幸多花萼好,幽栖宜与竹林期。

床头周易吾将老,案上楞严晚得师。

此意自应天予后,峄阳未琢长孙枝。

(0)

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其四

领客山危亦既欢,故人往往去归班。

明年此会知谁肯,为上吴山望楚山。

(0)

真珠帘.代寿秋壑母

鱼轩富贵人间少。那堪更、有子雍容廊庙。

衮绣当斑衣,转色难心小。

手把乾坤重整顿,略□□、微生一笑。分晓。

是慈闱心事,如今著到。

帘幕早是寒生,又橙黄近也,菊花香了。

已劝九霞觞,春意浓于酒。

玉带金鱼欢舞处,更捷骑、红尘峡□。知否。

这花添锦上,年年重九。

(0)

避难西坑用瀹韵

头秃鬓萧萧,谁知生转劳。

危心贪避远,老脚失低高。

薄采义山蕨,难逢仙径桃。

如何是归日,世事正嚣嚣。

(0)

题西四明赵氏书院

他乡久客不堪怀,风雨书窗又独来。

梦恶喜闻莺唤醒,归途羞见雁声回。

望春山色今须好,年少时光老易催。

坎止流行天已定,掀髯一笑且衔杯。

(0)

病起

西风唤起眼中仙,竹榻饶凉不爱眠。

数树秋声窗著雨,一帘山影屋浮烟。

案头古帖无完纸,壁上焦琴不具弦。

小摘畦蔬炊脱粟,与妻閒话孟光贤。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