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烂乌几,博山穗烟碧。
山童汲泉花,来作砚蟾滴。
晨光烂乌几,博山穗烟碧。
山童汲泉花,来作砚蟾滴。
这首元代诗人周权的《杂兴(其七)》描绘了一幅清晨山间清幽的画面。"晨光烂乌几",乌几是古代家具,这里借指时间尚早,晨光微弱但已足够照亮室内;"博山穗烟碧",博山炉是古代的香炉,穗烟碧则形容炉中香烟袅袅升起,如绿色的丝线般轻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氛围。
"山童汲泉花",山童提着水桶在山间清澈的泉水边取水,画面生动活泼,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来作砚蟾滴",砚蟾是砚台上的水滴形状,诗人以山泉比喻为砚蟾的水滴,寓意着生活的点滴清新和文人墨客的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晨山间的宁静与生机,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紫藤庵中紫藤花,中有仙人凌紫霞。
桑海归来散白发,瓣香遥礼玉皇家。
九州破碎无完土,夜夜庵前急风雨。
何处高歌不鬼神,暮年噩梦犹龙虎。
一纸盘拿泪滂沱,似此人间可奈何。
青山大是无情物,金陵王气惊销磨。
独立掉头不得意,槎丫肝肺凄凉字。
九死终归平远台,才名三绝成何事。
箕尾无光风萧萧,想君掷笔吟《大招》。
我读君诗青衫湿,石头又报烽烟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