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答赵滋主簿》。诗人回忆了过去在山中寻幽探胜的经历,沿着苕溪划船,感觉天目山近在咫尺,仿佛能听到友人笑声。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诗人感到青春不再,征战的痕迹已消逝,只能期待与朋友共煮白石,一起在烟霞中度过晚年。整首诗情感深沉,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珍视。
开业傍仙宫,逶迤金阙通。
綵云偏近日,瑶草尽含风。
野性耽沉寂,携游想数公。
秋林叶自落,露井果犹红。
摇笔怜清景,吹箫望碧空。
寒山万井外,沧海五陵东。
却笑笼鹅侣,番成失马翁。
生涯真画饼,故旧各飞蓬。
对食怀金马,开筵列玉童。
不知东阁士,清论几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