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殿夜景,通过对比和对照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意境,描述了一座高大宽敞的宫殿内,璀璨夺目的珍宝——火珠,如同星辰一般悬挂在半空中。这不仅是对视觉效果的描绘,更象征着皇权的辉煌与威严。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这两句则转换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夜晚到黎明,由多变少,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学效果。双月可能象征着平衡、和谐,而在清晨,一颗孤独的星辰却引发了对孤寂与渺茫的思考。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这两句诗人的情感开始流露,天空澄明,光芒不减,却被浮动的云朵所遮挡,这种景象让人产生了无尽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认知以及对国家宝贵之物——可能是指那些火珠等珍宝——所处之地的肯定。这也暗含着诗人对当时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宫殿夜景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权力、秩序与永恒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盛世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生天地间,瞥若六辔驰。
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
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
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
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
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
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
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
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
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
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
入门复上堂,恍恍生惊疑。
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
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
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
特此别后心,宁及未见时。
则知交疏分,久久翻易持。
报君未别后,别后当自知。
忽睹云间数雁回,更逢山上正花开。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秋宪府中高唱入,春卿署里和歌来。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