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节专征讨,连营授指麾。
封侯原自易,报主不应迟。
屡蹈多方误,频闻左次师。
明明诛赏在,皇断岂能移。
仗节专征讨,连营授指麾。
封侯原自易,报主不应迟。
屡蹈多方误,频闻左次师。
明明诛赏在,皇断岂能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将领的形象,他手持符节,专程出征,指挥着连营军队,意在迅速平定战事。诗人认为,对于这样的将领来说,建立功勋、封侯拜相本应是轻而易举之事,但他们报效君主的决心不应延迟。然而,诗中也暗示了将领在战术上可能有过失误,频繁听从左次师(可能是参谋或副将)的建议。尽管如此,诗中强调了公正的赏罚分明,皇帝的决策是坚定不可动摇的。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扬英勇将领并关注军事决策的诗篇,体现了清朝王柏心对战争与忠诚的思考。
梅花村墅里,三间屋,一带短篱遮。
见杜老堂成,满阶驯雀,蒋生径启,几树藏鸦。
更兼有,松间堪抱膝,柳下好停车。
有客来时,三杯桑落,无人到处,一径桐华。
道先生隐者,好裁成芰服,买就渔艖。
更觉神清秋水,骨秀烟霞。
任世上浮沉,风飘耳畔,人间得失,絮落天涯。
笑指华胥古道,这是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