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念西南在一隅,简求才德应时须。
羌夷种落誇威令,秦陇关河听指呼。
自古功名多少壮,及今谈笑定规模。
玉山旧政人谁记,应扫棠阴看画图。
帝念西南在一隅,简求才德应时须。
羌夷种落誇威令,秦陇关河听指呼。
自古功名多少壮,及今谈笑定规模。
玉山旧政人谁记,应扫棠阴看画图。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尤袤所作,属于送别之作。全诗结构紧凑,语言典雅,每句话都饱含深意。
“帝念西南在一隅,简求才德应时须。”开篇即点明皇帝对边疆稳定的关注,并寻求有才能且符合时宜的将领。这两句表达了朝廷对于边疆战略地带的重视,以及选拔合适人选的迫切需求。
“羌夷种落誇威令,秦陇关河听指呼。”这里写出了边疆地区的民族多样性及军事命令的传递效率。羌夷是古代中国西南部族群的统称,这里代表了边疆各民族。"秦陇关河"则是地理概念,意指长城沿线的要塞和重要关隘。通过这两句,我们感受到边疆地区的辽阔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自古功名多少壮,及今谈笑定规模。”诗人转而提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留下的丰功伟业,并表明这些都可以在当下轻松愉快地讨论和评判。这两句流露出对历史的尊重与现实中对英雄事迹的回味。
“玉山旧政人谁记,应扫棠阴看画图。”最后两句诗,则是提到过去在玉山(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的行政成就已经无人记得,建议应扫除过往的阴霾,以观赏历史上的绘画图卷。这既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也透露出时代变迁,旧事已逝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地带的描写和对历史英雄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人文情怀。
算悠悠、离家岁月,转眴蟾圆五度。
良辰又屈中秋节,喜见冰轮缟素。愁欲诉。
听笑语喁喁,是人家儿女,秋心如许。
对半榻孤灯,今夕何夕,乱蛩鸣断础。帘低户。
吟到坡仙水调,琼楼玉宇何处。
乾坤板荡真多事,直觉筹安无具。君应悟。
譬皓魄、当空偏有浮云聚。金瓯可固。
正良夜好天,茫茫百感,叹不如归去。
相见缘何后。最难忘、廿年书问,彀相思否。
自昔会稽佳山水,不负群贤诗酒。
畅好是、霜林如绣。
莽莽神州思禹迹,定洪涛、驱得蛟龙走。
空展拜,羞回首。枉夸江左夷吾有。
算几年、抛残血肉,陆沉如旧。
呵壁问天天不语,拔剑撞翻玉斗。
判猿鹤、山中为友。
径欲题诗东西浙,便沧桑、见惯良非偶。
刚破戒,一杯酎。
匆匆腊鼓催年换。天容我公闲散。
坡老生朝,刚过三日,绿野又开芳宴。不堪系念。
正冰蹴黄河,烽传赤县。
风鹤惊心,层云不障满山远。相期及身强健。
想名山一席,定遂初愿。
英猎丛残,网罗放失,凭仗一枝湘管。沧江卧晚。
正大陆龙蛇,付之不见。且尽余欢,趁花堆酒面。
刁斗严城,元戎小队,驻节江滨。
满天星斗,兵气动钩陈。
方冀文章报国,谁知戎马劳身。
难道是轻裘缓带,主将斯文?
海外起妖云,拚转战,浪撼鹿耳沙鲲。
登陴子弟,愤愠勉从军。
翻恨庸臣割地盟城下,何处鸣冤!
九州铁,问谁铸错?成败休论!
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
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
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
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江潭自古。
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
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
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
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