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遇乐.寄苏戡》
《永遇乐.寄苏戡》全文
清 / 陈衍   形式: 词

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

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

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

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江潭自古。

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

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

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

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

(0)
鉴赏

这首词以江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友人的牵挂。"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描绘了壮丽的江山景色,却无人能占据其归属,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借用潇湘和秦地的地理意象,表达了离开故乡的无奈和对秦地的陌生。

"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通过典型的江南景致,强调无论何处,都无法替代家乡的感觉。"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借蓬莱仙境比喻理想中的故乡,流露出诗人被贬谪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江潭自古,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苏戡的思念,以及他们共同的文学情怀。"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愁苦心境。

"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召唤和对亡魂的共鸣,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最后,"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以芙蓉浦的景象收尾,寓意着诗人与友人虽远隔千里,但情感相通,如同露珠般晶莹剔透。

整体来看,陈衍的这首《永遇乐·寄苏戡》以江山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的独特风格。

作者介绍
陈衍

陈衍
朝代:清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
猜你喜欢

赠潘四梅·其一

藜阁同分太乙光,翩翩风韵属潘郎。

盥薇昨送新诗句,兰气袭人襟袖香。

(0)

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其三

斩馘曾无几,铺张尽足豪。

锋车凭奏捷,墨敕许酬劳。

幕府黄金贵,辕门绛节高。

乌鸦兼孔雀,可惜好翎毛。

(0)

送秋·其二

花天狂艳不可当,秋风一扫生清光。

凉月娟娟出海峤,不照繁华照枯槁。

古来惟有楚大夫,不识此时风月好。

登山临水发悲歌,先生感慨何其多。

遂令金天少颜色,吁嗟秋兮奈尔何!

(0)

过黄蛟门夜话

小阁篝镫一点孤,犬声如豹吠墙隅。

门开月与客争入,树杂风疑鬼乱呼。

高论千秋凭位置,清茶七碗胜醍醐。

何当妙倩王维笔,写作寒林雅集图。

(0)

寄上玉笥先生·其一

少日围棋侍谢公,当时忘却在春风。

绛纱东国三千士,白发西湖八十翁。

(0)

剑门道中

横磨万剑插云根,形胜西川重此门。

二月莺花忙送客,四山风雨乱招魂。

人情好武殊轻死,时俗忧贫易感恩。

闻道嘉陵江上路,子规啼血满荒村。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