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龙直夫秘校细雨·其一》
《和龙直夫秘校细雨·其一》全文
宋 / 释道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细雨连阡陌,轻云湿不飞。

池寒鸥自卧,巢冷燕催归。

惨澹疑沈树,飘萧忽近帏。

檐花沾已久,稍欲堕人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细雨绵绵、轻云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中自然界的生动画面。

首句“细雨连阡陌”,描绘了细雨弥漫在田野间,仿佛与大地紧密相连的景象,展现出雨的细腻与广阔。接着,“轻云湿不飞”一句,通过轻云被雨水浸润却无法飘动的状态,进一步渲染了雨势之大,同时也暗示了空气的湿润与沉闷。

“池寒鸥自卧,巢冷燕催归”两句,将视角转向水边与空中,寒气使得池中的鸥鸟懒洋洋地卧于水面,而巢穴中燕子则因寒冷催促着归巢,形象地表现了雨天的寒冷与自然界的反应。

“惨澹疑沈树,飘萧忽近帏”两句,通过“惨淡”与“疑沈”的描述,营造了一种阴郁的氛围,似乎树木都沉浸在雨中,难以分辨。而“飘萧忽近帏”则描绘了风声与雨声交织,仿佛接近帘幕,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与听觉效果。

最后,“檐花沾已久,稍欲堕人衣”两句,将视线引向屋檐,雨滴长时间附着在屋檐上,渐渐地,雨珠开始滴落,甚至能沾湿人的衣物。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雨势之大,也让人感受到雨的持续与无情。

整首诗通过对雨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与审美情趣,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释道潜
朝代:宋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猜你喜欢

菩萨蛮·其四托兴

金钗钿合知何许。绿章红泪辞偏苦。岂必九重知。

传看出众时。可怜心独矢。自衒谁家子。

龋齿复啼妆。折腰伊太狂。

(0)

兑阁十词·其三小重山.双鱼问

两地烽烟天一隅。蒋山西尽处、莫愁湖。

谁言流水隔姑苏。春潮上,中有一双鱼。

缄处印含朱。泽蒲裁作线、界蜘蛛。

簪花小字画来疏。凭偷看,传作窦家书。

(0)

念奴娇·其二徐都官裁枕函实诗,名为诗枕。制词索和,漫次其韵

撚髭无计,唤奚儿、长向水边山麓。

蒲簟横陈将偃息,好句吟来断续。

授册嫌频,开椷已缓,纸片纷零碌。

游仙欹处,斲成五色文木。

试启小篦中空,方襕连衽,大似青油袱。

豹首鸡鸣俱不用,但取便便豕腹。

梦去无论,醒来何事,栩栩相追逐。

蝶庵诗就,此时午睡方足。

(0)

小重山·其一

麦垄青青菜垄黄。野棠花满路、日初长。

谁家女伴斗新妆。蜂来往,刺得口脂香。

三五映垂杨。见人还却步、背方塘。

小姑不解断人肠。看花落,又看浴鸳鸯。

(0)

菩萨蛮·其十二颠倒韵伯兄大千侄阿莲同作

熨香沉斗珠绳屈。屈绳珠斗沉香熨。花鸭睡笼纱。

纱笼睡鸭花。减丝荷漏浅。浅漏荷丝减。

长夜好难量。量难好夜长。

(0)

南歌子·其五

溘匝箱金断,青红钿晕残。狂夫塞下几时还。

时见琐窗、蜿蜿坠双环。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