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系缆迈流光,再见高楼满月凉。
总为婵媛偏此夕,不知留滞尚他乡。
团团草露清难似,细细萝烟袅乍长。
行色欲依河汉曲,待看瑶采度微茫。
一从系缆迈流光,再见高楼满月凉。
总为婵媛偏此夕,不知留滞尚他乡。
团团草露清难似,细细萝烟袅乍长。
行色欲依河汉曲,待看瑶采度微茫。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乙未中秋》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的情感体验。首句“一从系缆迈流光”写诗人泊船后,时间悄然流逝,月亮已高挂楼头,暗示着中秋佳节的到来。次句“再见高楼满月凉”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清凉氛围,高楼与月光相映,更显孤独。
“总为婵媛偏此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中秋节本是团圆之日,而他却身在异乡,倍感孤单。“不知留滞尚他乡”直接道出诗人的漂泊之苦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接下来,“团团草露清难似”通过比喻,形容露珠晶莹,比不上中秋月色的清澈,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清冷。“细细萝烟袅乍长”则描绘了藤萝在月光下轻盈摇曳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尾联“行色欲依河汉曲,待看瑶采度微茫”以景结情,诗人望着银河,期待能借月光穿越迷茫,仿佛在寻找回家的路,寄托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月夜为背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寂以及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一锡游何处,岩端静掩扃。
独寻危石坐,闲把细泉听。
野鼠缘斋钵,山花落静瓶。
斜阳过溪去,回首乱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