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扬通州·其四》
《怀扬通州·其四》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仲连义不帝西秦,拔宅逃来住海滨。

我亦东寻烟雾去,扶桑影里看金轮。

(0)
注释
仲连: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以智谋和不仕二主而闻名。
帝西秦:成为秦国的帝王。这里指屈从于秦国统治。
拔宅:带着整个住宅一起迁移,形容行动彻底。
海滨:海边,指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
扶桑:神话中的大树,古人认为东方日出处有扶桑树,后常用来象征东方或远方。
金轮:原指佛教中的太阳神,这里借指太阳。
翻译
鲁仲连不屑于做秦国的臣子,他带着家眷逃到海边居住。
我也向东边寻找那如梦如幻的地方,想在扶桑树下观赏太阳的升起。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悲凉感慨。

“仲连义不帝西秦”,这里的“仲连”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代表苏秦,他曾试图联合六国抗衡强秦,但最终未能实现。诗人通过这个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无力感和悲哀。

“拔宅逃来住海滨”,诗人因政治理想无法施展,只得放弃原有的生活基础(拔宅),流亡到远离内陆的海边地区(住海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失意与漂泊之感,反映出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个人困境。

“我亦东寻烟雾去”,诗人自比为追寻远方烟雾的行者,可能是在寻找心中的理想或是精神寄托。这里的“东寻”可能指的是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也即是朝着光明和希望的方向前进。

“扶桑影里看金轮”,“扶桑”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东方日出之处的树木,常用来象征东方或太阳。诗人通过“扶桑影里看金轮”的意象,把目光投向了那代表着希望和光明的“金轮”,可能是太阳,也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遭遇相结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凉感和坚定的理想追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的精神寄托。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落笔峒

峭壁凌空望渺微,层层烟锁雾云衣。

深山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绕四围。

空有石衔仙骨在,想应人逐彩鸾飞。

洞中仙子今何往,欲上雕鞍不忍归。

(0)

嘉泰三年皇后册宝十三首·其三

瑶册玉宝,烂然瑞辉。旁翼绛节,上承紫微。

璆鸣朝佩,徐出兽扉。登进坤极,益彰典徽。

(0)

嘉泰三年皇后册宝十三首·其九

宝玺瑶册,既祗既承。绣裀藻席,载跻载升。

柔仪肃穆,瑞命端凝。永膺多福,如川方增。

(0)

郡楼书怀

馆殿尝为侍从臣,出分忧寄牧黎民。

时平事简多公暇,楼迥风清欲暮春。

树杪壶关千嶂叠,天边漳水绿波新。

帝乡永日凭栏望,心羡浮云向紫宸。

(0)

和《吴中复太守春游海云寺》

佛土依山福远州,春行绣骑上云头。

补天彩石盈池在,朝海清江绕寺流。

四国仰烦郇伯劳,群生翘望谢安游。

早知为砺为霖意,惟有西民欲暂留。

(0)

捣练子·其一八梅

捣练子,赋梅枝。暖借东风次第吹。

自是百花留不住,让教先发放春归。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