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
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
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
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
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
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
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
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
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
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
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平淡农夫生活的赞美。"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不以物喜悲的心境。"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则写出了农人的辛勤劳作和对生活的坚守。秋天到来,黍苗成熟,但"无人可刈获"可能暗示了一种荒废和孤寂。
接下来的几句"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尚未吃早饭便拿着鱼竿去捉小鸟的情景,透露出生活的艰辛。然而突然出现的"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这位将军的威严和权力与前面描绘的平凡农人形成鲜明对照。
诗句"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展示了梁将军的气势和光芒四射的形象,而末尾两句"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则是农人面对这种威严与权力时所持的态度——他们似乎并不在意,将军的威风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他们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乐观和淡泊。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不同阶层的人生境遇,以及人们面对这些境遇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