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在江浦,亭亭艳清波。
虽云出淤泥,丽质良可嘉。
褰裳涉枉渚,凌风折芳花。
愿言赠君子,玩之比瑶华。
于时苟不惜,憔悴当奈何。
芙蓉在江浦,亭亭艳清波。
虽云出淤泥,丽质良可嘉。
褰裳涉枉渚,凌风折芳花。
愿言赠君子,玩之比瑶华。
于时苟不惜,憔悴当奈何。
此诗《拟古十二首(其六)》由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首句“芙蓉在江浦,亭亭艳清波”,以芙蓉花生长于江边,姿态挺拔,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展现出芙蓉花的美丽与清雅。接着,“虽云出淤泥,丽质良可嘉”两句,借芙蓉花虽生于污浊之地,却依然保持其美丽的品质,象征着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与推崇。
“褰裳涉枉渚,凌风折芳花”描绘了诗人亲自涉水采摘芙蓉花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愿言赠君子,玩之比瑶华”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美丽的芙蓉花赠予品德高尚之人,将其比作珍贵的瑶华,寓意着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于时苟不惜,憔悴当奈何”则流露出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珍惜当下、珍视美好事物的呼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