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陵狱中拈李卓老焚馀五首·其四》
《海陵狱中拈李卓老焚馀五首·其四》全文
清 / 黄毓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曾读江头孝女碑,好辞绝妙有谁知。

正平遮莫为狂客,文举差堪唤大儿。

岂是忌才遭魏武,自缘知己死陈思。

纵令韬晦能无恙,若个延年万岁期。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孝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首句“曾读江头孝女碑”,点明了诗的主题是对孝女事迹的追忆。接着,“好辞绝妙有谁知”一句,表达了对孝女事迹被遗忘的遗憾,强调了文字的力量与价值。接下来,“正平遮莫为狂客,文举差堪唤大儿”两句,运用典故,以正平、文举等历史人物为例,表达了对孝女事迹可能被误解或忽视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孝女事迹的影响力可能不及其他更为显赫的人物。

“岂是忌才遭魏武,自缘知己死陈思”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才能的关系,以及知遇之恩的重要性。这里通过魏武(曹操)忌才和陈思(曹植)之死的例子,反映了在权力与才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遇之恩的珍视。

最后,“纵令韬晦能无恙,若个延年万岁期”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诗人认为即使隐藏才华也能避免灾祸,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延长生命,实现长久的繁荣与影响。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深刻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孝女事迹的追忆与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命运、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作者介绍

黄毓祺
朝代:清

字介子,天启元年恩贡,性孝友,慷慨负奇气,于学无所不窥,忧时感事发于诗。与弟毓礽知名于里。乙酉之变,投笔勇赴,城破卒于狱中,年六十一岁,邑志忠义传,著有古杏堂集、大愚老人集。
猜你喜欢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剃发鬓无雪,去年三十三。

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

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0)

送刘侍御重使江西

时当苦热远行人,石壁飞泉溅马身。

又到钟陵知务大,还浮湓浦属秋新。

早程猿叫云深极,宿馆禽惊叶动频。

前者已闻廉使荐,兼言有画静边尘。

(0)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渐通青冢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

调角寒城边色动,下霜秋碛雁行疏。

旌旗来往几多日,应向途中见岁除。

(0)

闻蝉感怀

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

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

(0)

早春送郎官出宰

仙郎今出宰,圣主下忧民。

紫陌轩车送,丹墀雨露新。

趋程犹犯雪,行县正逢春。

粉署时回首,铜章已在身。

鸣琴化欲展,起草恋空频。

今日都门外,悠悠别汉臣。

(0)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其二

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还。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