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硬光和字,崔巍太华碑。
镌模森骨立,点画宛鳞差。
内有通神笔,前无绝妙辞。
茅斋千载后,玩古独心知。
瘦硬光和字,崔巍太华碑。
镌模森骨立,点画宛鳞差。
内有通神笔,前无绝妙辞。
茅斋千载后,玩古独心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对《光和年西岳碑》的题咏。诗中,他首先赞美了碑文的瘦硬与光洁,形象地形容为“瘦硬光和字”,显示出书法的刚劲有力。接着,他将碑刻比作崔嵬的太华山,寓意其高大雄伟,富有气势。诗人进一步细致描绘了碑文的雕刻工艺,称其为“镌模森骨立,点画宛鳞差”,意指线条深沉如骨,笔触生动如鱼鳞,展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人认为碑文内含着超越常人的艺术才华,即“内有通神笔”,而其文字之美更是前所未有的“前无绝妙辞”。他想象千年之后,自己在茅舍之中欣赏这古老的碑刻,仍然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表达了对古物珍视和敬仰之情,以及对书法艺术永恒价值的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春云漠漠连春空,映阶草色绿茸茸。
不寒不暖雨新霁,满城佳气浮葱葱。
岸柳依依微烟笼,园林淡荡催花风。
东君造化一何工,施青绘紫复匀红。
多少闲花与凡卉,不论妍丑争夭秾。
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
何处飞来双蛱蝶,翻翻飞入寻香径。
可怜春色都九旬,朝欢暮宴归王孙。
秃毫写纸属诗人,长歌短什劳精神。
长歌短什聊自适,岂有佳句生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