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日黄衣御午门,隔江狼火照荒村。
未闻胜略匡诸老,徒有艰虞廑至尊。
建业山川照罗绮,高皇弓舄镇乾坤。
思归倦马游梁客,买剑无因说报恩。
累日黄衣御午门,隔江狼火照荒村。
未闻胜略匡诸老,徒有艰虞廑至尊。
建业山川照罗绮,高皇弓舄镇乾坤。
思归倦马游梁客,买剑无因说报恩。
这首诗《御门》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皇帝在午门处理政务的场景,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先皇功绩的缅怀。
首句“累日黄衣御午门”,描绘了皇帝连续多日在午门处理政务的辛劳情景,以“黄衣”象征皇帝的尊贵身份,午门则是古代皇帝接见群臣、处理政事的重要场所。
次句“隔江狼火照荒村”,通过“隔江”与“荒村”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边疆不安定的氛围,暗示国家面临外患,而“狼火”则象征着战争的烽烟,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局势。
接着,“未闻胜略匡诸老,徒有艰虞廑至尊”,这两句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策略的担忧,认为没有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内外的挑战,让皇帝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中,“胜略”指优秀的策略或方法,“诸老”可能暗指老臣或智者,表达了一种对老一辈智慧的期待与遗憾。
后两句“建业山川照罗绮,高皇弓舄镇乾坤”,转而赞美建业(南京)的壮丽山川,以及先皇的丰功伟绩。这里“罗绮”形容山川之美,而“高皇弓舄”则象征先皇的英明统治,通过“镇乾坤”这一词语,强调了先皇对国家的稳固作用。
最后,“思归倦马游梁客,买剑无因说报恩”,诗人以“思归倦马”自比,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归隐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无法实现报国之志的无奈。这里的“游梁客”可能指的是流离在外的游子,而“买剑无因说报恩”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国效力却无从施展的遗憾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