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每得度春风,三十年来事不同。
重利尽归苍徼外,良家多在绿林中。
鲜肥此日称奢俗,机杼何人号女红。
昨夜分明逢地震,谁将消息达宸聪。
少时每得度春风,三十年来事不同。
重利尽归苍徼外,良家多在绿林中。
鲜肥此日称奢俗,机杼何人号女红。
昨夜分明逢地震,谁将消息达宸聪。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变迁与世态炎凉。首句“少时每得度春风”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生活情景,仿佛春风拂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然而,“三十年来事不同”一句转折,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着,“重利尽归苍徼外,良家多在绿林中”两句,揭示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以及良善人家可能因各种原因流落民间,隐居于山林之中的现实。这里,“苍徼”和“绿林”分别象征着远离官场的偏远之地和隐匿的山林,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鲜肥此日称奢俗,机杼何人号女红”两句进一步揭露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昔日的节俭朴素被奢侈浪费所取代,而传统的女性劳动——纺织,却无人问津,成为被遗忘的手艺。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变化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最后,“昨夜分明逢地震,谁将消息达宸聪”以自然界的地震作为比喻,象征社会动荡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未能及时感知民间疾苦的忧虑。通过这一场景,诗人呼吁高层关注民情,体现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