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沧江远,浮云碧汉流。逢时愁上仲宣楼。
漫说当年刘表,在荆州。探把菖蒲盏,还胶芥叶舟。
隔宵堆怨玉搔头。吊屈湘波何处、此淹留。
逝水沧江远,浮云碧汉流。逢时愁上仲宣楼。
漫说当年刘表,在荆州。探把菖蒲盏,还胶芥叶舟。
隔宵堆怨玉搔头。吊屈湘波何处、此淹留。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感慨。"逝水沧江远,浮云碧汉流",以江水和浮云象征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逝,天空中的云彩则暗示着历史的无常。诗人借古人刘表之典故,表达对荆州往昔繁华的怀念,暗示自己身处乱世,如同刘表未能把握时机。
"逢时愁上仲宣楼",仲宣楼是王粲登高抒怀之地,诗人借此寓言自己在忧患中登楼远眺,心中充满愁绪。接下来的"漫说当年刘表",进一步强调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
"探把菖蒲盏,还胶芥叶舟",菖蒲和芥叶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诗人借此寄托节日的哀思,暗示生活困顿,只能以简陋之物度日。"隔宵堆怨玉搔头",玉搔头象征着昔日的富贵,堆积的怨恨寓言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最后两句"吊屈湘波何处、此淹留",直接表达了对屈原的凭吊,同时也暗含自己滞留他乡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深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在端午社集之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