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击鼓兮潭如,神之来兮七十二沽。
我牲牢兮既荐,神之去兮九十九淀。
煮水兮海壖,纷万灶兮青烟。
鱼龙安宅兮风雾毋作,诏我民兮报祀有恪。
我击鼓兮潭如,神之来兮七十二沽。
我牲牢兮既荐,神之去兮九十九淀。
煮水兮海壖,纷万灶兮青烟。
鱼龙安宅兮风雾毋作,诏我民兮报祀有恪。
这首诗描绘了在芦台圣母庙祭祀场景中的仪式与氛围。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击鼓、献祭、煮水、青烟缭绕等祭祀活动的壮观景象。通过“神之来兮七十二沽”、“神之去兮九十九淀”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神秘的氛围。同时,“鱼龙安宅兮风雾毋作”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和谐共处的愿望。最后,“诏我民兮报祀有恪”则体现了对民众参与祭祀、遵守礼仪的强调。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庄严与隆重,也蕴含了人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与感恩之情。
知津积雨坡云尔,故并涪翁快阁晴。
投赠更欣佳士识,眵昏宁待好山明。
浩然放逐缘多病,东野穷愁坐不平。
万岁千秋有何得,一杯断勿换浮名。
水国微茫境物閒,洪涛九派护禅关。
帆樯下上淮连浙,楼殿高低寺裹山。
潮驾金鳌来海上,天留玉府在人间。
凭阑落日芦风起,时有鱼龙听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