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归来思采苓,又闻飞锡过江亭。
水光净想禅心白,山色遥瞻佛顶青。
令节题诗蒲截简,清宵煮茗石友瓶。
山房幽赏何由共,长恨伤时醉未醒。
城郭归来思采苓,又闻飞锡过江亭。
水光净想禅心白,山色遥瞻佛顶青。
令节题诗蒲截简,清宵煮茗石友瓶。
山房幽赏何由共,长恨伤时醉未醒。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诗《答定上人留楮陂隆福寺寄示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归来的思绪与对寺庙生活的向往。首句"城郭归来思采苓"表达了诗人从城市返回后对山林生活的怀念,"采苓"象征着隐逸和超脱尘世的追求。次句"又闻飞锡过江亭"中的"飞锡"是僧人出行的行杖,暗示了定上人的来访以及隆福寺的宁静。
第三句"水光净想禅心白"通过清澈的水面映照出禅心的纯净,形象地展现了寺庙环境的清净与内心的宁静。"山色遥瞻佛顶青"进一步描绘了山景的壮丽,以及对佛理的仰望,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崇敬。
第四句"令节题诗蒲截简"写在节日里,诗人用简陋的蒲草纸题诗,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寺庙生活的简朴欣赏。"清宵煮茗石友瓶"则描绘了夜晚静坐品茗的场景,以"石友瓶"寓意与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山房幽赏何由共,长恨伤时醉未醒"表达了诗人对与定上人共享山房幽雅时光的渴望,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沉浸于这种宁静生活的遗憾,暗含了对现实纷扰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淡惋惜。
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
一闲复一忙,动作经时隔。
清觞久废酌,白日顿虚掷。
念此忽踟蹰,悄然心不适。
岂无旧交结,久别或迁易。
亦有新往还,相见多形迹。
唯君于我分,坚久如金石。
何况老大来,人情重姻戚。
会稀岁月急,此事真可惜。
几回开口笑,便到髭须白。
公门苦鞅掌,尽日无闲隙。
犹冀乘暝来,静言同一夕。
南巷有贵人,高盖驷马车。
我问何所苦,四十垂白须。
荅云君不知,位重多忧虞。
北里有寒士,瓮牖绳为枢。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
散贱无忧患,心安体亦舒。
东邻有富翁,藏货遍五都。
东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
朝营暮计算,昼夜不安居。
西舍有贫者,匹妇配匹夫。
布裙行赁舂,裋褐坐佣书。
以此求口食,一饱欣有馀。
贵贱与贫富,高下虽有殊。
忧乐与利害,彼此不相踰。
是以达人观,万化同一途。
但未知生死,胜负两何如。
迟疑未知间,且以酒为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