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路枢四首·其二》
《和路枢四首·其二》全文
宋 / 胡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前筹初见翊元枢,何事扁舟泛五湖。

脱屣红尘谁肯办,挂冠黑发世应无。

愿陪几杖登南阜,遥想氛埃暗北区。

晚节功名端不免,云台依旧矗天都。

(0)
翻译
初次谋面便见到翊元枢,他为何乘船漫游五大湖。
谁能放弃尘世繁华,他宁愿辞官白发飘然。
希望能与他一同拄杖登山,遥想北方的尘埃蔽日。
晚年追求功名看来在所难免,但云台依然耸立在天都峰上。
注释
初见:初次相遇。
翊元枢:人物名字,可能指代某位重要人物。
扁舟:小船。
五湖:泛指大湖,中国古代常用以象征隐居或游历。
脱屣:弃置鞋子,比喻放弃世俗。
红尘:指尘世,常用来形容纷扰的世俗生活。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解下官帽。
黑发:指年轻的头发,象征未老。
南阜:南山,泛指南方高地。
氛埃: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北区:北方地区。
晚节:晚年。
云台:古代宫殿中高台,此处借指功名之地。
矗:直立,耸立。
天都:山名,如黄山的天都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题为《和路枢四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路枢为对象,表达了对友人辞官归隐的感慨与敬佩。首句“前筹初见翊元枢”暗示了对路枢早有识人之明,而“何事扁舟泛五湖”则描绘了友人选择归隐江湖的生活。接着,“脱屣红尘谁肯办”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路枢毅然决然放弃仕途的赞赏。“挂冠黑发世应无”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年轻时就选择了远离官场的罕见之举。

“愿陪几杖登南阜”表达了诗人希望能陪伴老友一同享受山水之乐,体现了深厚的友情。“遥想氛埃暗北区”则寓言式地描述了尘世的纷扰,与友人的清高形成对比。“晚节功名端不免”暗示了即使晚年,功名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但路枢的选择更显淡泊。“云台依旧矗天都”以云台山比喻朝廷,表示尽管如此,友人的高尚品格如同高山耸立,令人仰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路枢的高洁品行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对自己未能如愿的遗憾。

作者介绍
胡寅

胡寅
朝代:宋   字:明仲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生辰: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猜你喜欢

访郑渭川

策蹇长千里,遥寻处士家。

径深藏密竹,门小翳繁花。

晤语流云外,行吟积水涯。

莫将贫作病,相对共咨嗟。

(0)

午睡

开山第一是庄周,配食陈抟共小休。

此老胸中无个事,问余身外更何求。

窝能安乐方高枕,国是华胥好烂游。

闻道蝶庵堪避世,未须范蠡五湖舟。

(0)

涤砚池

疾风振崇冈,乔柯声欲裂。

陟登鸿山颠,顾瞻思前哲。

池涤砚上香,遗井一泓冽。

白日蔽炎精,庶谗媾群孽。

五噫出帝京,冥冥飞影灭。

冲波荡浊世,千载高迹绝。

湛寂青山中,空有余芳烈。

汲泉坐池旁,一饮神自澈。

沃我冰雪肠,不因釜中热。

(0)

南乡子

昨夜雨新收。晓来庭户绿阴稠。

燕子不归帘半卷,回头。单衣罢试冷香篝。

独自上危楼。风卷杨花乱滚愁。

借问东君何处也,凝眸。落红争逐水东流。

(0)

重游致道观

拂衣重上老君坛,廿载流光指一弹。

星桧倒悬台上石,月泉香浴井中丹。

云龙归洞灵湫黑,露鹤翻巢碧树寒。

为觅旧游今已矣,临风搔首起长叹。

(0)

甘露寺

弭棹东溪步,寻诗北固游。

大江空有月,多景已无楼。

秋草埋香积,黄芦覆故洲。

不堪南入望,吴晋两荒丘。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